[发明专利]摩托车双前轮的连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8780.1 | 申请日: | 2010-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4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金斗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极速摩托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00 | 分类号: | B62K21/00;B62K25/04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周绪洞 |
地址: | 韩国庆尚南道***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前轮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摩托车双前轮的连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在世界上的已拥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在全世界范围 内摩托车的更换日新月异,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设计出结构新颖, 产品多样化的摩托车,有些人把两轮的摩托车和四轮的摩托车的优点 集中在一起设计出更加稳定的三轮摩托车;但现有的三轮摩托车一般 都是前一轮、后两轮的结构,虽然这类三轮摩托车稳定性高,但这种 三轮摩托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整体面积较宽、使用空间大, 使城市的交通拥挤加剧;二:转弯时操作不灵活;最近市场上也有出 现前两轮、后一轮的三轮摩托车,这类摩托车一般都是用两根平衡板 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达到稳定的转向目的,但这类摩托车连接结构复 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高、整体面积较窄、使用空间小、 转弯时操作灵活、不容易侧滑、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一种摩托车 双前轮的连动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摩托车双前轮的连动机构,在车架内设有下连板,下连板的两端 伸出车架并在下连板的上端固设有车把,在车架的中部向前固设有定 位轴,在定位轴上铰接有H型平衡板,在H型平衡板内的定位轴上平 行于车架铰接有垂直支撑板,垂直支撑板的两端伸出H型平衡板,在H 型平衡板的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平行于车架的侧管,在垂直支撑板的 上端左侧、下端右侧或上端右侧、下端左侧与平行于H型平衡板的支 撑连杆铰接,支撑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侧管铰接,在两侧管内分别设 有独立悬架,独立悬架的下端并分别依次连接有减震器及前轮,所述 的下连板的下端铰接有向两侧伸出的导向杆,导向杆的外端分别与两 独立悬架上的铰接轴铰接,所述的铰接是用铰接轴或定位轴铰接,铰 接轴或定位轴上分别设置有轴承。
上述的H型平衡板、垂直支撑板、侧管及支撑连杆通过铰接轴连 接成两个对应边平行且相等的平行四连杆机构。
上述的垂直支撑板与支撑连杆的铰接轴分别固设在车架上。
上述的在H型平衡板的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侧管是:H型平衡板 的左右两侧分别水平设置有U型开口,两侧管分别垂直设置于U型开 口内并用铰接轴铰接。
上述的减震器位于前轮的内侧或外侧。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发明为前两轮、后一轮设置整体面积较窄、使用空间小,一 般不会给城市的交通拥挤造成一定的影响;
2、本发明在前两轮的连接结构中,运用平行四连杆机构,使前两 轮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也能同时着地,稳定性强、转弯时操作灵活,即 使在雨天或雪天也不易侧滑;
3、本发明在平行四连杆机构中,只用一根平衡板,其连接结构简 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平行四连杆机构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摩托车双前轮的连动机构,在车架10内设有下连板11,下连板 11的两端伸出车架10并在下连板11的上端固设有车把12,在车架10 的中部向前固设有定位轴13,在定位轴13上铰接有H型平衡板14, 在H型平衡板14内的定位轴13上平行于车架10铰接有垂直支撑板 15,垂直支撑板15的两端伸出H型平衡板14,在H型平衡板14的左 右两侧对称铰接有平行于车架10的侧管16,在垂直支撑板15的上端 左侧、下端右侧或上端右侧、下端左侧与平行于H型平衡板14的支撑 连杆17铰接,支撑连杆17的另一端分别与侧管16铰接,在两侧管16 内分别设有独立悬架18,独立悬架18的下端并分别依次连接有减震器 19及前轮20,所述的下连板11的下端铰接有向两侧伸出的导向杆21, 导向杆21的外端分别与两独立悬架18上的铰接轴铰接,所述的铰接 是用铰接轴或定位轴铰接,铰接轴或定位轴上分别设置有轴承。
上述的H型平衡板14、垂直支撑板15、侧管16及支撑连杆17通 过铰接轴连接成两个对应边平行且相等的平行四连杆机构。
上述的垂直支撑板15与支撑连杆17的铰接轴分别固设在车架10 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极速摩托有限公司,未经韩国极速摩托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87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用于呈松散状物料成型的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钢绞线防腐层的涂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