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流电动泵的综合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9278.2 | 申请日: | 2010-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7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巍;刘红;秦成;王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B49/06 | 分类号: | F04B4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电动 综合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能源系统设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交流电动泵的新型综合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交流电动泵源在起动时,一般通过接触器直接进行控制,这种方式构型简单,重量较轻,但存在冲击电流幅值大、持续时间长的缺点,在交流电动泵功率较大时容易造成电源失效,从而危及飞机的安全,因此使用该种控制方式的交流电动泵功率受到限制;带载起动时起动成功概率低,容易导致泵烧毁进而污染整套系统;当电源容量受限制时,上述问题造成交流电动泵可用功率低,无法满足液压系统功率需求。另外,以往交流电动泵缺乏故障检测手段,对交流电动泵的使用状态无法掌握,无法进行主动故障隔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解决现有交流电动泵起动冲击电流大,持续时间长,起动成功概率低,容易过热烧毁,可用功率小,以及缺乏故障检测手段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交流电动泵的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系统中设置交流电动泵控制盒(1)实现换级起动,降低交流电动泵的起动电流;设置电磁卸荷阀(3),提高交流电动泵的起动成功概率以及缩短起动时间;设置泵超温开关(5)和电机超温开关(6),实现自动故障检测。
所述交流电动泵控制盒(1)包括主接触器(7)、换级接触器(8)和延时继电器(9)、(10),起动时,控制信号进入交流电动泵控制盒,驱动主接触器(7),使交流电动泵内感应电机(2)接入电源;控制信号同时经过一个延时继电器(9)驱动换级接触器(8),使感应电机的三相线圈以星形接法接入电源,感应电机开始工作;当感应电机达到额定转速后,延时继电器(9)断电,换级接触器(8)断开,将感应电机的三相绕组接法由星形变换回三角形,感应电机在高的端电压下工作。
起动时,控制信号同时通过另一个延时继电器(10)驱动液压泵上的卸荷阀(3),使液压泵(4)停止输出,降低液压泵的泵轴扭矩,从而降低感应电机的起动堵转矩,减少感应电机的起动时间,提高起动成功概率;感应电机达到额定转速后,延时继电器(10)断电,卸荷阀(3)同时断电,液压泵开始输出液压功率。
当液压泵(4)发生故障时,液压泵壳体油液温度升高,当温度超过某一设定值T1后,泵超温开关(5)接通,向飞机控制系统输出泵超温信号;当感应电机(2)发生故障时,感应电机内部温度升高,当温度超过某一设定值T2时,电机超温开关(6)接通,向飞机控制系统输出电机超温信号。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换级和卸荷起动以及设置了超温开关,所以具有如下优点:
a)可用功率大;
b)起动冲击电流小;
c)起动迅速且起动成功概率高;
d)实现了自动故障诊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工作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对一台18kW电机驱动的液压泵组件进行了如下的控制:通过换级起动降低起动冲击电流,通过卸荷起动缩短起动时间、提高起动成功概率,通过超温检测实现故障自检测。
在起动时,控制信号(5V直流)进入交流电动泵控制盒,驱动主接触器,使交流电动泵内感应电机接入电源;控制信号同时经过一个1.5s的延时继电器驱动换级接触器,使感应电机的三相线圈以星形接法接入电源,感应电机开始旋转。
控制信号同时通过一个1.5s的延时继电器驱动液压泵上的卸荷阀,使液压泵停止输出从而降低液压泵输入轴的扭矩需求,使感应电机在轻载状态下起动。1.5s后感应电机达到额定转速,此时两个延时继电器同时断电,使换级接触器和卸荷阀同时断电。此时换级接触器断电,感应电机的三相线圈以三角形接法接入电源;卸荷阀断电,液压泵开始输出液压功率。
当液压泵发生故障时,液压泵壳体超温,当壳体温度超过135度后,液压泵上安装的超温开关接通,向飞机控制系统输出泵超温信号。
当感应电机发生故障时,感应电机内部温度升高,当点击温度超过150度时,电机内安装的超温开关接通,向飞机控制系统输出电机超温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92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高转速交叉滚子轴承保持架
- 下一篇:大倾角工作面导向杆式超前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