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正极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7068.8 | 申请日: | 200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4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岩峰;张敬杰;于锋;潘顺龙;宋广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1397 | 分类号: | H01M4/139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正极 多孔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是发明名称为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正极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申请日2007.11.14、申请号200710177320.4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继镉镍、镍氢电池之后新一代二次电池。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而正极材料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比能量、循环寿命等重要性能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是LiCoO2、LiMn2O4和LiNiO2。但钴资源缺乏,限制了LiCoO2的应用,LiNiO2难合成,在充放电过程中有明显的放热反应,可能引发安全问题,LiMn2O4在50℃附近工作时,容量衰减很快,这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磷酸亚铁锂自1997年A K Padhi首次报导以来,由于其价廉,环境友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较以往的正极材料,磷酸亚铁锂具有极好的热稳定性、存贮稳定性、安全稳定性和良好的循环性能,它的理论容量能达到170mAh/g,所以,磷酸亚铁锂是未来首选的大容量的正极材料,尤其是在电动车所需的大型动力电源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是它的低电导率和低振实密度,尤其是电导率低,导致其高倍率放电性能差。
纯的磷酸亚铁锂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均比较低,与LiCoO2相比,磷 酸亚铁锂的电导率一般约为10-10S·cm-1,而LiCoO2的电导率为10-3S·cm-1,这是由于它的橄榄石结构所决定的,导致它的电子传递和锂离子的扩散受到限制。加上在脱锂后形成两相的LiFePO4/FePO4结构,锂离子不论是嵌入还是脱嵌,都要经过两相界面由外到内或由内到外的扩散过程,更加不利于Li+离子和电子的扩散,电化学过程为扩散过程,导致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差,实际比容量低,成为其实际应用的瓶颈。
目前改善导电性的研究主要是在镀碳、加碳制成复合材料或掺杂金属离子、加入金属粉末诱导成核等方面。例如,2002年《自然物质》杂志第二期123-128页的文章中(Chung,J T Blocking,Y M Chiang,et al.Electronically conductivephospho-olivines as lithium storage electrodes[J].Nature Mater,2002,2:123-128)纰漏了高价金属离子掺杂至磷酸亚铁锂晶格内部,使其电子电导率提高了8个数量级,极大地改善了导电性能。H Huang等人(H Huang,S C Yin,L F Nazar,et al.Approaching theoretical capacity of LiFePO4 at room temperiture[J].ElectrochemSolid-State Letter,2001,4(10):170-172)以碳凝胶为碳的前驱体制成的LiFePO4,在C/10下可脱出0.98Li,几乎达到了理论容量,并且在循环过程中充放电率几乎是100%,即使在5C的高倍率放电情况下,起始容量仍达到120mAh·g-1,超过800次后容量损失约为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70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