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8105.7 | 申请日: | 201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5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杉野聪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3/62 | 分类号: | F16H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黄纶伟;马建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经由输入轴输入来自驱动源的动力的复式行星机构 的变速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已知使用4个行星机构和5个卡合元件实现了前进 8级后退1级的变速器,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已知使用双离合器实现了 多级变速的双离合器式变速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319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51125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变速器中,在多个变速级中使用卡合元 件,在各变速级中传递的转矩不同,因此需要与进行最大的转矩传递的 变速级对应来设计卡合元件,这种情况成为难以控制变速的原因。即需 要根据情况用大容量的离合器控制较小的转矩,产生了例如用消防用泵 来对花坛浇水那样的状态。并且,在行星机构中,有时空转中的卡合元 件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旋转,但是这使摩擦徒然增加,并且最差的情况是, 成为变速器烧焦等故障的原因,且成为变速器的效率恶化的原因。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变速器中,在考虑将横置发动机 安装到前驱动轮时,为了缩短主轴的整个长度即变速器的整个长度,一 般采用使用了两个以上的副轴的双副轴方式,此时,主轴和配置在差动 轴下侧的副轴在油中旋转,搅拌阻力增加,从而成为使变速效率恶化的 原因。
此外,在由于进一步改善燃油消耗率的要求等而需要8级以上的多 级化的情况下,需要增加齿轮系,由此主轴的整个长度即变速器的整个 长度变长,因此,向车辆上安装的安装性被损坏,难以进行多级化。
并且,在轴的轴承的支承跨距变长时,产生高负荷时的轴弯曲,容 易对耐久性等产生影响。从而提高轴的刚性会导致变速器的重量增加, 使燃油消耗率恶化。由此,难以安装到挂车牵引等预计会高负荷运转的 车辆上。
此外,在变速控制中,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变速器中,在其结构的 特性上,不能进行顺利的1级跳跃(从偶数级到奇数级或从奇数级到偶 数级)的变速,并且,对于基于驱动器的没有预期的升挡或降挡的要求, 需要高速下的预换挡,为了得到充分的变速时间,需要大容量的同步机 构,从而增大摩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相关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变速 控制性,并且减小摩擦来提高效率的变速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变速器,其具有经由输入轴输入 来自驱动源的动力的复式行星机构,该变速器的第1特征在于,针对所 述复式行星机构的三个元件中的每一个单独地设置能够在元件和所述输 入轴之间对动力传递的断开/接通进行切换的离合器,在所述复式行星机 构的任意一个元件和变速器箱之间设置了将该元件固定在变速器箱上的 制动器,在所述复式行星机构具有的多个元件中的两个元件和与所述输 入轴平行的输出轴之间,设置了减速比不同的两个传动机构,使得能够 有选择地切换向所述输出轴侧的动力传递。
此外,本发明除了第1特征的结构以外,其第2特征在于,所述制 动器设置在所述复式行星机构具有的多个元件中的与三个元件不同的元 件和所述变速器箱之间,其中在所述三个元件与所述输入轴之间设置有 所述离合器。
本发明除了第1或第2特征的结构以外,其第3特征在于,所述两 个传动机构分别由齿轮系构成,两个齿轮系中的齿数比低的齿轮系的从 动齿轮被以能够自由地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输出轴上,对该从动 齿轮和所述输出轴的连接和连接解除进行切换的第1连接切换机构配置 在输出轴上,两个所述齿轮系中的齿数比高的齿轮系的驱动齿轮被以能 够自由地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在传动轴上,该传动轴与所述复式行星机 构的一个元件相连并与所述输入轴同轴配置,对该驱动齿轮和所述传动 轴的连接和连接解除进行切换的第2连接切换机构配置在所述传动轴上。
本发明除了第1~第3特征的结构的任意一个以外,其第4特征在 于,两个所述传动机构配置在所述三个离合器中的一个离合器与所述复 式行星机构之间。
此外,本发明除了第4特征的结构以外,其第5特征在于,第1后 退用惰轮与作为齿轮系的所述两个传动机构中一方的从动齿轮啮合,该 第1后退用惰轮能够在相对于能够绕与所述输入轴平行的轴线旋转的副 轴相对自由旋转的状态以及与所述副轴一起旋转的状态之间切换,固定 在所述副轴上的第2后退用惰轮与所述两个传动机构中另一方的驱动齿 轮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81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位置检测装置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