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二极管封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0279.7 | 申请日: | 201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4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明;陈正清;郑静琦;邹庆福;赖腾宪;黄正翰;张君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矽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58;H01L33/54;H01S5/00;H01S5/022;H01S5/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郑小军;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极管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尤其涉及应用于一光二极管晶粒上的一种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以下简称LED)是一种可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和辐射能的发光器件,其发光的原理是在半导体内正负极两个端子施加电压,当电流通过,使电子与空穴相结合时,剩余能量便以光的形式释放,依其使用的材料的不同,其能阶高低使光子能量产生不同波长的光,因此,发光二极管(LED)通常具有工作电压低、耗电量小、发光效率高、发光响应时间极短、光色纯、结构牢固、抗冲击、耐振动、性能稳定可靠、重量轻体积小以及成本低等一系列特性,发光二极管的发展可说是突飞猛进,现已能大量生产整个可见光谱段各种颜色的高亮度、高性能产品。而发光二极管(LED)在业界的生产过程主要可分为上游是发光二极管(LED)衬底芯片及衬底生产,中游的产业为发光二极管(LED)芯片设计及制造生产,下游则为发光二极管(LED)封装与测试,其中发光二极管(LED)的封装是影响发光二极管(LED)成品是否精良的重要关键技术。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是将单颗或多颗发光二极管(LED)固定于支架或基板之上,并通过打线或共晶等方式让发光二极管(LED)的正负电极与支架或基板上的电极相连接,并使用点胶或是压模的方式将发光二极管(LED)以环氧树脂或硅胶加以封装。请参见图1,其为公知的具有透镜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该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1包含有一封装基座10与一透镜结构11,其中该封装基座10具有一承载空间12用来承载一发光二极管晶粒100,而该透镜结构11通过一黏合胶13(例如:硅氧烷树脂(Silicone)或是环氧树脂(Epoxy))来与该封装基座10的出光面101进行接合固定。然而,公知的具有透镜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1在该透镜结构11与该封装基座10进行接合时,时常会发生该透镜结构11无法准确的对准该封装基座10的出光面101的中心点(如图中三角形符号所标示处),而造成该透镜结构11与该封装基座10之间有偏移的情况发生,或是在接合的过程中,该黏合胶13因施力不均导致该透镜结构11与封装基座10产生倾斜的情况。
如图2a-图2c,其为该透镜结构11与该封装基座10进行接合后产生偏移或倾斜示意图。如图2a和图2b所示,当该透镜结构11与该封装基座10接合的过程中,如图2a所示,该透镜结构11无法准确的对准该封装结构10的出光面101的中心点时(三角形符号所标示处),如图2b所示,便会产生该透镜结构11相对于该封装结构10的出光面101产生单向(X方向)或双向(X方向与Y方向)的线性偏移。如图2c所示,当在接合的过程中,因为施力不均而造成该接合胶13变形,进而导致该透镜结构11相对于该封装基座10的出光面101产生一偏斜倾角。上述的该透镜结构11与封装基座10在接合过程中所产生接合不良的情况,皆会产生该发光二极管晶粒100与该透镜结构11相对位置偏移过大,造成发光效率下降与光型的改变。此外,在该透镜结构11与该封装基座10接合后,会有以下的情况产生,如图2d所示的俯视图,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倘若该透镜结构11为内切于该封装基座10四边的内切圆,则该透镜结构11无法将该封装基座10全部涵盖到(如图所示该封装基座的四个角露出于该封装基座10之外),因而浪费了该封装基座10的面积;另外一种情况如图2e所示的俯视图,为了能使该透镜结构11完全的将该封装基座10涵盖,因而加大了该透镜结构11的面积,但如此又会有部分的该透镜结构11超出该封装基座10外,而浪费了该透镜结构11的面积。上述两种情况皆会造成制作成本的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矽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矽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02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