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油管强化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010131537.3 | 申请日: | 201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5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孔金霞;李翔;孙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格思维特(上海)流体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7/02 | 分类号: | C21D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油管 强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承压较高的零部件的强化设备。
背景技术
高压油管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由于要适应各种不同工况条件的要求,因而高压油管的品种繁多数量巨大,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高压油管产量和市场需求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的高压油管行业大多为中小企业,良莠不齐,与国内其他机械行业相比,无论在装备上还是技术水平上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因而在大型石化、核电、油气长输管道线等重大工程项目中,配套的高压油管目前主要还是依靠进口。
柴油机的燃油系统在整机运转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对燃油系统中的油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柴油机工作时喷油器针阀的开闭,高压油管承受着高压脉冲负荷和高频振动,而时常发生管接头漏泄和油管疲劳破裂等故障,而高压燃油管路破裂或泄漏飞溅到蜗轮增压器和排气管等热表面而引起机器处所发生火灾,造成船舶财产损失并危及人员生命安全,已引起国际海事组织(IMO)的重视.因此,高压油管的安全性问题显得至关重要,不容忽视;这就使得高压油管的安全性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化高压油管内壁的设备,来提高耐压零件的承压能力,相对提高高压油管的压力疲劳寿命。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高压油管强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设在机箱1里的高压强化室2和驱动系统3,高压强化室2与驱动系统3通过油管相连接,所述的机箱1上设有移动防护门11,移动防护门11座落于两上下导轨12上,作横向移动,在机箱1下部装有接油盘13。
所述的高压强化室2内置有输油管21和至少一个连接三通22,其安装在安装架14上,连接三通22通过输油管21连接驱动系统3的出油管34,所述多个连接三通22经输油管21串通连接。
所述的高压强化室2可设为两间,置于驱动系统3两侧,通过上下导轨12,两高压强化室2可共用其移动防护门11。
所述的驱动系统3由气驱增压泵31、油箱32和驱动空气系统33组成,其气驱增压泵31的进油口与油箱管32连接,高压出油管34与强化室2的输油管21连接。
所述的驱动系统3还设有气控卸荷阀35,接于驱动系统3的高压回路。
所述的驱动空气系统33由进气管331、空气过滤器332和电比例调压阀333组成,进气管331连接空气过滤器332和电比例调压阀333,接入气驱增压泵31的驱动腔。
所述的驱动系统3还设有压力传感器36,接于驱动系统3的高压出油管34,其信号用于控制驱动空气系统中的电比例调压阀(333)。
本发明的效果是:通过压缩空气驱动增压泵,将低压油液增压至较大的压力,作用于高压油管的内壁,即称之为强化处理.经过强化处理后的油管承载能力得到提高,使用寿命变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之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之系统原理图。
图中序号为:1箱体、11移动防护门、12上下导轨、13接油盘、14安装架,2高压强化室、21输油管、22连接三通,3驱动系统、31气驱增压泵、32油箱、33驱动空气系统、331进气管、332空气过滤器、333电比例调压阀、34高压出油管、35气控卸荷阀、36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的高压油管强化设备,它包括:机箱1,设在机箱里的高压强化室2和驱动系统3,高压强化室2与驱动系统通3过油管相连接,所述的机箱1上设有移动防护门11,移动防护门11座落于两上下导轨12上,作横向移动,所述的高压强化室2可设为两间,置于驱动系统3两侧,通过上下导轨12,两高压强化室2可共用其移动防护门11,在机箱下部装有接油盘13,两高压强化室2可以交叉独立地进行工作。
所述的高压强化室2由输油管21和至少一个连接三通22组成,其安装在安装架14上,所述多个连接三通经输油管串通连接,连接三通22通过输油管21连接驱动系统2的高压出油管34。
所述的驱动系统3由气驱增压泵31、油箱32和驱动空气系统33组成,其气驱增压泵31的进油口与油箱管32连接,高压出油管34与强化室的输油管21连接。
所述的驱动系统还设有气控卸荷阀35,接于驱动系统3的高压回路。
所述的驱动系统3还设有压力传感器36,接于驱动系统3的出油管,用于控制驱动空气系统33的的进气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格思维特(上海)流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麦格思维特(上海)流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15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