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靠人体自平衡消减车体惯性力的电动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2458.4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7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毅;王家民;吉晓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M6/65 | 分类号: | B62M6/65;B62K11/14;B62J15/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体 平衡 消减 车体 惯性力 电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靠人体自平衡消减车体惯性力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轻便型电动代步工具是一种个人交通工具,目前常见的这种代步工具主要以电动自行车为主。目前这种前后两轮电动自行车或电动摩托作为交通工具,主要功能是代步。整个设计是在原有两轮自行车、摩托车的基础上加装或改成电动装置改良而成。建立在前后两轮基础上的电动自行车功能定位单一,具有占地空间大,存放不便,重量大,轻便性差等不足。此外速度提高了,稳定性差,安全性也降低,适用人群范围减少,主要以青壮年为主。老年人使用省时省力的电动车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稳定性较强的三轮电动车其设计主要是延用三轮自行车,虽然稳定,但是占据空间大,主要适用对象是残疾人或运载工人,其用途主要用于运货等。老年人、残疾人使用的三轮电动车,外形陈旧,整体笨重,功能简单,适用对象单一。
目前现有电动车的主要功能单一具体表现在只用于路途中代步用,或途中载货,电动车的承载模式单一,因而限制了很多专用场合下的实用范围。随着我国公民汽车拥有量增加,这种相对环保的电动自行车代步的功能性过强,缺乏趣味性导致使用量出现萎缩,因此不利于个人绿色环保交通工具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靠人体自平衡消减车体惯性力的电动车,解决了现有三轮电动车轻便性不足,存放不便,并且功能单一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靠人体自平衡消减车体惯性力的电动车,包括前轮部分、摆臂部分和操纵部分,其中的前轮部分与摆臂部分通过转向组件连接,前轮部分包括前轮,前轮的轮毂上安装有电动机,电动机中心的前轮轴上安装有刹车支架,前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螺纹与电动操纵转把连接,电动操纵转把上分别通过紧固螺钉C和紧固螺钉D连接有电机调速开关和前叉,前轮的上方与前叉之间设置有挡泥板。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的摆臂部分包括两个摆臂,摆臂上分别连接有踏板A和踏板B,踏板A和踏板B分别通过摆轮摆架设置有一个摆轮,摆臂下方分别设置有电池座。
其中的操纵部分包括套接在前叉上端内部的倒J形的车把杆,车把杆中部设置有电源显示及控制器,车把杆的上端连接有车把,车把的两端设置有车闸把手,车闸把手与闸线的一端相连,闸线的另一端与刹车装置相连。
转向组件包括2个摆臂连接支架,摆臂连接支架上水平设置有转向轴承,转向轴承与摆臂的一端连接,摆臂连接支架的外侧分别通过麻花螺钉连接有转角挡板,摆臂连接支架的内侧分别通过连接转轴与电动操纵转把连接。
其中的车把杆为中空的管状,车把杆下端开有水平的通孔,其下端内部设置有“几”字形的弹簧,前叉上开有若干水平的通孔,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栓,固定栓分别依次穿过车把杆和前叉的通孔。
其中的刹车支架为扇形,在前轮两侧呈“八”字形设置,圆弧处内侧表面设置有刹车闸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是一种人体站立行驶的电动车承载或骑行模式,通过三轮设计,增加电动车的稳定性、安全性;车体纵深短,可通过车体变形节省存放空间;并且利用驾驶时的人体姿态和人体平衡减小惯性作用对驾驶者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动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动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动车的摆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动车的转向组件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动车的车把杆转向与长度调整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电动车的购物筐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电动车变为购物车或推车时的底盘固定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电动车的购物篮安装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电动车的折叠效果图;
图10是本发明电动车上楼功能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电动车的前叉操纵机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电动车的刹车支架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电动车的刹车支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24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墙角取暖器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与蓄能空气源机组相配合的采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