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汉麻与棉混纺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2730.9 | 申请日: | 2010-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9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季国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华通色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2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 33235 | 代理人: | 宁冈 |
地址: | 31207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纺 纤维 织物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织物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混纺纤维织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汉麻,又称大麻,起源于中国,有“国纺源头,万年衣祖”之称。麻文化为东方服饰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汉麻的种植历史已有8000多年。素有“天然纤维之王”美誉,由它制成的服装衣饰具有吸湿、透气、舒爽、散热、防霉、抑菌、抗辐射、防紫外线、吸音等多种功能。汉麻是一种生态环保、可再生的多用途植物。汉麻的排湿性是纯棉的3倍,汉麻面料可在1小时内将附着的细菌杀灭;汉麻织物可屏蔽95%以上的紫外线,在370℃高温时不褪色,在1000℃时不燃烧,具有极佳耐热、防紫外线性能,是其他纤维不能比的。汉麻-棉纤维既具有汉麻的上述特点,又具有棉的轻盈保暖、穿着舒适、不会产生静电,透气性良好,防敏感,容易清洗的优点,具有优良的特性。然而,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现有的汉麻与棉混纺纤维织物的制造工艺存在着一些问题,制造成本高、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染色、手感和产品寿命方面都存在一些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现有生产方法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汉麻与棉混纺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汉麻与棉混纺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流程:
一,原料的选择:
选择主体纤维长度在28-32mm之间的汉麻和37mm左右的新疆长绒棉,按照干重百分比55%的汉麻和45%棉配比;
二,前处理:
油剂按照软化剂∶抗静电剂∶水重量比为1∶0.5∶5配比,按照汉麻重量8%均匀喷洒在汉麻上,养生72小时。混棉时按原料重量8%加入温水,使原料回潮达到12-15%之间,混后放置24小时;
三,工艺流程:
混棉→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并条→粗纱→细纱→自络
1,混棉,把前述比例的汉麻和棉用手工或机械进行纺纱混合;
2,清花,采用清花设备对原料进行开松除杂处理,同时对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并均匀的成卷。可采用现有的常规设备和工序;
3,梳棉,对原料进行充分的梳理,并去除其中的杂质,达到进一步的均匀混合,制成生条。
4,预并和条卷:对棉条中纤维进行初步的牵伸,使纤维平行伸直,制成均匀的小卷;
5,精梳:去除棉条中一定长度一下的纤维,排除其中棉结,杂质和疵点,使纤维进一步的伸直,平行和分离,制成均匀的精条;
6,并条工作,对棉条进行牵伸纤维和混合的作用,制成熟条;
7,粗纱,对熟条进行拉长拉细,加上适当的捻度制成粗纱;
8,细纱,粗纱经牵伸、加捻、卷绕成细纱管纱;车间温度控制在30度左右,湿度控制在65左右。
9,自络,去除卷装成纱中有害疵点,制成便于运输筒纱。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并条工序中的混一并合根数以八根喂入;粗纱工序中粗纱捻系数为100;细纱工序中细纱捻系数为400;细纱机采用化纤皮辊;在混棉之前可以分别对麻纤维和棉纤维的散纤先进行染色。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与现有的制造方法相比具有成本较低、产品质量高,面料手感好,纤维混合结合度好,产品寿命长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汉麻棉混纺纤维织物的制造工艺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原料的选择:选择工艺纤维长度在32mm的汉麻和纤维主体长度在37mm的新疆长绒棉,按照重量百分比55%的汉麻和45%棉配比;
前处理:按照软化剂∶抗静电剂∶水重量比为1;0.5;5配比,按照汉麻0.8%重量百分比均匀喷洒在汉麻上,养生72小时。混棉时按原料8%重量百分比加入温水,使原料回潮达到12-15%之间,混后放置24小时;
工艺流程:
混棉→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并条→粗纱→细纱→自络
1,混棉,把前述比例的汉麻和棉用手工或机械进行混合;
2,清花,采用清花设备对原料进行开松除杂处理,同时对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并均匀的成卷。可采用现有的常规设备和工序。
3,梳棉工序是纺纱工序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根据原料分析麻纤维中由于含有50mm以上超长纤维和较短纤维,而且纤维的长度较长,所以梳棉的任务是:(1)去除麻纤维中麻粒,(2)除掉麻纤维和棉纤维中短绒,(3)把超长麻纤维梳理短,(4)去除原料中的杂质,同时要尽量少的损伤纤维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华通色纺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华通色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27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灵活的集成通信和导航收发器系统
- 下一篇:一种耐寒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