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滑轨锁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3622.3 | 申请日: | 201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9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郭万山;李学涛;曾光华;许业发;赵宝明;张志刚;代德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1/22;H01Q1/32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王挺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滑轨 锁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讯车天线滑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轨锁定装 置。
背景技术
通讯车天线滑轨主要用于承载天线,其功能是当天线不工作时滑 轨带动天线收缩于车厢内,天线工作时滑轨能够轻松地滑出车厢。由 于通讯车内设备众多,导致天线布置的空间非常有限,从而极大地限 制了天线滑轨的整体尺寸,而如何在狭窄的空间中简单有效地锁定滑 轨的位置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轨锁定装置,其结构简单且实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滑轨锁定装 置,本锁定装置包括构成滑动配合的导轨和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与 固定座相铰接的锁定件,锁定件的一端搭靠在导轨上,导轨上设有与 锁定件的端部构成卡嵌配合的凹槽;
所述的锁定件包括第一直杆,第一直杆与固定座相铰接,第一直 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弯头,所述的第一弯头搭靠在导轨上并与导轨上的 凹槽构成卡嵌配合;
所述的固定座上固设有第一套筒,导轨穿过第一套筒且与第一套 筒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的锁定件的第一直杆与第一套筒铰接,且第一 直杆沿第一套筒的轴向延伸并使得第一弯头伸出在第一套筒的轴向外 侧,第一弯头的头部搭靠在导轨上并与导轨上的凹槽构成卡嵌配合;
所述的第一直杆的远离第一弯头的一端设有第二弯头,第二弯头 的弯折方向与第一弯头的弯折方向相异,锁定件的重心位于锁定件与 第一套筒铰接处的偏向第一弯头一侧。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在固定座上设置有一端搭靠在导轨上的锁定 件,且由于此锁定件可与导轨上的凹槽构成卡嵌配合,因此其能够有 效的锁定导轨的位置,限制导轨的滑动;又由于锁定件与固定座相铰 接,因此当使此锁定件绕其铰接处转动并与导轨上的凹槽相分离时, 导轨的限制得以解除,导轨可以重新滑动直至被再次锁定。由上述可 得本发明结构简单且实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导轨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7、8是本发明逐级滑出的工作示意图;
图9、10是本发明在通讯车上的安装调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滑轨锁定装置,本锁定装置包括构成滑动配 合的导轨30和固定座10,固定座10上设有与固定座10相铰接的锁 定件50,锁定件50的一端搭靠在导轨30上,导轨30上设有与锁定 件50的端部构成卡嵌配合的凹槽。
锁定件50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采用直杆或弯杆,直杆或弯杆与 固定座10铰接并与导轨30上的凹槽卡嵌在一起即可。作为本发明的 优选方案,如图1、2所示,所述的锁定件50包括第一直杆51,第一 直杆51与固定座10相铰接,第一直杆51的一端设有第一弯头52, 所述的第一弯头52搭靠在导轨30上并与导轨30上的凹槽构成卡嵌配 合。
第一弯头52的设置不但便于锁定件50与导轨30上的凹槽相卡 嵌,而且卡嵌效果好,更有利于对导轨30进行锁定。所述的第一弯头 52的转动轨迹所在的平面可以垂直于导轨30的轴线方向,也可以设 置为平行于导轨30的轴线方向。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的固定座10上固设有第一套筒 11,导轨30穿过第一套筒11且与第一套筒11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的 锁定件50的第一直杆51与第一套筒11铰接,且第一直杆51沿第一 套筒11的轴向延伸并使得第一弯头52伸出在第一套筒11的轴向外 侧,第一弯头52的头部搭靠在导轨30上并与导轨30上的凹槽构成卡 嵌配合。
如图4所示,所述的导轨30均为杆状,杆状导轨30的横截面可 以圆形、方形、多边形或者是异形,导轨30可以为实心的或者中空状 的,本发明优选导轨30为实心的圆轴状,强度高,不易变形且易于加 工制造;所述的第一套筒11套设在导轨30的外侧,第一套筒11的内 部形状与导轨30的外部形状相吻合,本发明优选套筒为直线轴承。本 发明中的实心圆轴状的导轨30与直线轴承相配合既能够缩小整个滑 轨装置的尺寸,还使用寿命长,且工作可靠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36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对数变换的脉冲噪声有源控制方法
- 下一篇:钛白生产中变灰点的判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