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FPGA的高速存储与传输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4925.7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3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威;苏海冰;吴钦章;郭帅;张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李新华 |
地址: | 61020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fpga 高速 存储 传输 装置 | ||
1.一种基于FPGA的高速存储或读取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PLB总线向输入输出模块(4)发送接口选择命令和配置信息,所述输入输出模块(4)选择对应的接口形式,然后将接口配置好,配置结束后将输入输出模块(4)中的配置结束标志位置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输入输出模块(4)发送的命令和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接口选择命令,输入/输出接口的通道个数,工作模式,数据位宽,接口缓冲区大小。
3.一种基于FPGA的高速存储或读取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PLB总线向RAID控制器(1)发送RAID级别选择命令和配置信息,所述RAID控制器(1)选择对应的RAID级别,并配置好SATA控制器组(2)中的各个SATA控制器,配置结束后将RAID控制器(1)中的配置结束标志位置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RAID控制器(1)发送的命令和配置信息具体包括:RAID级别,条带化参数,磁盘管理参数,控制器个数,硬盘个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AID控制器(1)存储数据的具体步骤包括:
A、命令解析模块2(103)解析从PLB总线接收的命令和配置信息;
B、数据分配与组合模块(104)从输入输出模块(4)接收数据并写入第i个缓冲区(105)buffer_i,同时数据计数模块(107)对写入buffer_i的数据量进行计数;
C、由第i个NPI接口控制器NPI_ctrl_i(108)将第i个缓冲区(105)buffer_i中的数据通过NPI接口传给多端口存储器控制器组(3)中的第i个多端口存储器控制器MPMC_i,同时协调模块(106)内部的计数器对传给多端口存储器控制器组(3)的数据量进行计数;
D、,MPMC_i负责将数据写入存储单元_2(9)中;
E、当协调模块(106)内部的计数器的计数值达到L时,协调模块(106)产生脉冲信号通知SATA控制器组(2)的第j个SATA控制器SATA_ctrl_j将刚刚写入存储单元_2(9)中缓存的L个字节的数据写入磁盘阵列(10)中,随即将协调模块(106)内部计数器的计数值清零,改变j的值,重复上面E步骤,直到所有数据都存储结束;
F、当数据计数模块(107)计数值达到K时,数据分配与组合模块(104)将从输入输出模块(4)接收的数据写入第i+1个缓冲区(105)buffer_i+1,随即将数据计数模块(107)的计数值清零;
G、重复上面B到F步骤,直到所有数据都存储结束;所述L和K都是参数,是软件可读可写的。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AID控制器(1)读取数据时的具体步骤包括:
A、命令解析模块2(103)解析从PLB总线接收的命令和配置信息;
B、数据分配与组合模块(104)根据存储时的分配策略控制协调模块(106)依次产生信号通知SATA控制器组(2)的N/M个SATA控制器将磁盘阵列(10)中某个逻辑地址处的K个数据读出;
C、读出的数据将分别通过N/M个SATA控制器的NPI接口传送到多端口存储器控制器组(3)中的第i个多端口存储器控制器MPMC_i;
D、由第i个多端口存储器控制器MPMC_i将K个数据写入存储单元_2(9)中缓存;
E、数据分配与组合模块(104)依次通过第i个NPI接口控制器NPI_ctrl_i将存储单元_2(9)中缓存的K个数据读出并且写入第i个缓冲区(105)buffer_i缓存,随即将这些数据发送给输入输出模块(4),由输入输出模块(4)将数据传输给其它板卡/装置;
F、改变i的值,重复上面B到E步骤,直到所有数据都读取完并传输结束;所述L和K都是参数,是软件可读可写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492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