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食用菌菌糠和生物表面活性剂联合强化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5665.5 | 申请日: | 201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0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晶;林先贵;尹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栗仲平 |
地址: | 210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食用菌 生物 表面活性剂 联合 强化 植物 修复 芳烃 污染 土壤 方法 | ||
1.一种利用食用菌菌糠和生物表面活性剂联合强化植物修复多环芳烃 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在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中采用穴播的方式种植紫花苜蓿,穴间距为 30~40cm;
(2)待紫花苜蓿生长至株高7~10cm时,在植物根圈直径5~25cm范围 5~10cm深的土壤中施加干重10~20g的食用菌菌糠,与土壤搅拌均匀;
(3)同时在5~10cm深土层中施加1~3g生物表面活性剂,与土壤和食 用菌菌糠搅拌均匀,覆土3~5cm;
(4)每隔60天,重复步骤(3)一次;
(5)经120天后收获紫花苜蓿的植物体,晒干,并转移到其他地方焚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食用菌菌糠和生物表面活性剂联合强化 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步骤中的食用菌 菌糠是指:双孢菇、杏鲍菇、鸡腿菇或平菇出菇后培养基废料;生物表面活 性剂是指鼠李糖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食用菌菌糠和生物表面活性剂联合强化 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第(2)步骤中的食用 菌菌糠的施加方式为:在植物根系周围直径为5~25cm、深度为5~10cm的 土壤表层处,均匀撒播一层干重10~20g的食用菌菌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食用菌菌糠和生物表面活性剂联合强化 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系由鼠李糖脂产生菌铜绿假单胞菌液体发酵所得,按照1~3g添加量均匀的 喷洒于土壤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利用食用菌菌糠和生物表面活性剂联 合强化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食用菌菌糠加五倍H2O时的pH为7.8~8.5,其中的有机碳550~600 g/kg,全氮18~22g/kg,全磷4~5g/kg,全钾8~12g/kg,漆酶含量为 30000~40000U/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566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