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脂镜片、有机玻璃镜片表面超硬涂层镀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6164.9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6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清;韩亮;杨立;陈仙;王晓艳;朱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1/10 | 分类号: | G02B1/10;C23C14/3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脂 镜片 有机玻璃 表面 涂层 镀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离子束材料表面改性领域,涉及树脂和有机玻璃镜片表面制 备非晶碳超硬涂层的镀膜方法,特别涉及能够防止镜片划伤,提高镜片耐磨 损特性,提高镜片使用寿命,阻止紫外光的透过的镜片表面镀膜方法。
背景技术:
树脂镜片具有重量小,易成型的优点,有机玻璃的透光性好,耐腐蚀, 易加工。因此二者基本上已成为各种光学透镜、眼镜及其他工业用品的首选 材料。但作为塑料制品树脂镜片的硬度、耐磨性很差,而有机玻璃质地较脆, 表面硬度不大,耐磨性差,这大大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和推广。
为了提高树脂和有机玻璃的表面硬度,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涂层技 术,如:采用Al2O3、SiO2等涂层,这些涂层的硬度20-27GPa左右,在许多使用 条件下镜片的主要损伤是划伤和磨损,因此如何提高树脂和有机玻璃镜片的 耐磨损性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采用硬度更高的金刚石薄膜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 案。金刚石作为一种优良的光学材料,具有很多光学方面优良特性,并且耐 磨性好,摩擦系数小,有很强的硬度和化学惰性等。金刚石薄膜制备方法分 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两类,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的金刚石的优点 是结晶度、透明度和硬度高,缺点是沉积温度高,不适树脂和有机玻璃等有 机材料。而目前采用传统的磁控溅射、电弧等方法制备的金刚石薄膜一般称 为类金刚石(DLC)涂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SP3键含量低,影响透光率,硬 度和耐磨损性也无法满足需要。因此,降低沉积温度,提高薄膜的SP3键含量, 从而提高薄膜硬度,是在树脂和有机玻璃等有机材料上沉积金刚石薄膜急需 解决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和有机 玻璃镜片表面制备非晶四面体碳超硬涂层的镀膜方法,该方法制备的非晶四 面体碳薄膜,透光率高,结合强度高,耐磨损性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镜片 耐磨损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性能,本发明采取了以下解决方案:
一种树脂镜片、有机玻璃镜片表面超硬涂层镀膜方法,包括下列基本步 骤:
(1)预处理:采用去离子水浸泡镜片,用超声波清洗,最后用氮气吹干;
(2)辉光放电清洗:将预处理后的镜片放入镀膜机真空室的工装转台上, 向真空室充入氩气,充至真空室气压为4.0×10-1Pa,给工装转台加到400V的 起辉电压,此时氩气放电形成离子轰击镜片进行清洗,清洗时间为15分钟;
(3)形成非晶碳薄膜:完成辉光放电清洗后启动过滤电弧离子源,离子 源的工作气压为2×10-2Pa,电弧电流为80A,石墨靶阴极的碳纯度为99.99%; 通过电弧放电由石墨表面气化出碳原子和碳分子,碳原子和碳分子在放电室 中进一步电离形成碳离子,经过磁过滤装置过滤掉中性碳原子和碳分子,过 滤后的碳离子沉积在镜片的表面,使镜片表面形成超硬的非晶四面体碳薄膜。
所述步骤(3)中碳离子沉积是指,偏压采用直流脉冲,电源占宽比为1∶ 1,偏压幅值为120V,转台以3r/min的线速度旋转,保证基体涂层横向均匀, 磁场扫描线圈沿镜片的纵向扫描,扫描的频率为50Hz,镜片表面温度≤80C°, 镀膜厚度为50~200nm。
采用本发明制备的镀膜镜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实验表明,未镀膜镜片透光率为99%,镀膜50nm 镜片透光率为97%,镀膜200nm镜片透光率为96%,说明镀膜对镜片透光率影响 很小;
2、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盐雾试验48小时,镀膜镜片无任何腐蚀斑点; 说明耐腐蚀特性大大增强,并具有明显抗老化作用,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3、镀膜镜片的耐磨损性比非镀膜镜片有显著提高;
4、镀膜与树脂、有机玻璃基底间的结合力好,薄膜不易脱落;
5、紫外光实验表明镀膜能有效阻止紫外光透过。
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树脂镜片和有机玻璃镜片表面超硬涂层,硬度可 达85GPa以上,镀膜的SP3键结构含量≥85%,摩擦系数为0.08-0.15,薄膜与 镜片之间的结合力为15-20N,镜片镀膜前后对比实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61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