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翼形板斜式油水泥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6901.5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6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宋承毅;孙占华;张延松;于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28 | 分类号: | B01D17/028;B01D21/02;E21B43/3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63453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翼形 板斜式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特高含水原油采出液的油水泥分离的翼形板、油水泥分离装置及 原油采出液的油水泥分离方法,属于油田油水泥分离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含水率达到30%以上的油井采出液,由于电脱水设备进液含水率的限制,我国各 油田普遍采用二段脱水工艺来生产净化原油。即,第一段为热化学沉降脱水或游离水脱除, 将原油含水率降至≤30%;第二段为电脱水,将原油含水率由≤30%降至达到合格净化油指 标(一般为含水≤0.5%)。
目前,我国东部老油田普遍进入高含水和特高含水开发期,如,大庆油田的油井采出 原油综合含水率已经达到91%。采出液一段脱水设备主要采用卧式游离水脱除器,其内部 常设聚结填料,依靠聚结效应和重力沉降进行油水分离。但是,就特高含水采出液的特性 而言,常规游离水脱技术在分离机理、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已经难以适应,主要存在以下三 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结构不合理
当采出液的含水率达到特高含水时(≥90%),水相在采出液总量中占绝大部分。在采 出液中占比例较小的油相,脱后含水率达到进入电脱水设备的指标相对比较容易,而现行 的游离水脱除技术仍然沿用油中脱水的理念来确定其结构形式,把采出液脱后油中含水率 达到进入电脱水指标要求作为主要功能,实行采出液同室同步油水分离,其整体结构不合 理,对水相除油的处理能力较弱。
(2)处理效率低
现行游离水脱除器以填料聚结和油水密度差重力分离相结合的机理为主,侧重于从采 出液中脱水,不适合以从采出液中除油为主的特高含水原油采出液的处理。容器的分离空 间大,油滴的浮升路程长,除去时间长;填料的大通道迷宫式结构,易产生窜流反混现象, 使分离后的油水两相又重新混合,降低油水分离的效率。
(3)无集排泥功能
现行游离水脱除器以其筒体轴线平行于水平面放置,筒体内采出液中的固体颗粒(污 泥)自由沉降在下部筒壁上,沿筒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无集中收集和在线排放污泥的 功能。污泥长期在容器中和填料中淤积,使游离水脱除器有效处理空间变小,效果变差。 采用周期性停产、人工清理淤泥的方式,既影响生产又带来安全环保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翼形板斜式油水泥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分离装置对 含水率≥90%的油井采出液难以进一步大幅度提高油水分离处理效率(现有分离装置油水 分离的效率低)、降低造价以及无法在线集中收集和排放污泥的问题。油水泥分离是油田 原油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之一,本发明的油水泥分离设备用于对油井群采出的特高含水 (含水率≥90%)原油采出液进行高效油水分离处理和泥沙在线收集、排放(主要用于采 出液一段脱水的处理)。下文提到的“采出液”或“原油采出液”都是指“特高含水原油 采出液”。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油田原油采出液油水泥分离的翼形板由集泥槽、两个侧翼板和两个 翼尾折板构成,两个侧翼板呈V字形对称分设在集泥槽的两侧,每个侧翼板的一侧壁与 集泥槽的开口端侧壁连接,每个侧翼板的另一侧壁与一个翼尾折板连接,两个翼尾折板对 称设置且每个翼尾折板位于对应的侧翼板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69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染整定型机烟气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钢织物折叠蜂窝板及成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