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冬青属苦丁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0188.1 | 申请日: | 201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1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潘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瑞得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185 | 分类号: | A61K36/185;A61P3/06;A61P3/04;A61P9/12;A61P1/16;A61K1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冬青 苦丁茶 提取物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苦丁茶提取物制备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由冬青属苦丁茶中提取含有黄酮、皂甙以及茶多酚等成分的提取物的工艺。
背景技术
苦丁茶性味甘苦,具有清热凉血,滋养肝肾之功效,在我国南方属一种常见中药,亦是群众普遍喜爱的一种清凉、去毒、健身饮料。目前苦丁茶通常来源于3种冬青科植物、5种木樨科女贞属植物以及1种马鞭草科桢桐属植物,其中,冬青科植物一般被认为是苦丁茶的正品来源。
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中肥胖症、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药食同源的各类苦丁茶制品由于对肥胖症、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具有明显的疗效且无毒副作用,被迅速发展和推广。
目前,国内外对苦丁茶的应用主要有两种趋势:其一是基于使苦丁茶便于饮用的思想,而将苦丁茶作为主要原料,并配以其他中草药等,制成具有多种功能的食疗性饮料,如专利公开号为CN1168224A、CN1088395A等的发明专利所涉技术即属此应用范畴。其二是对苦丁茶进行深加工,利用热水浸取、醇提或有机溶剂提取等方式选择性的浓缩或提取苦丁茶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如黄酮、皂甙、茶多酚、熊果酸等,并对提取所得的活性成分进一步的加以利用。然则,这些方法通常存在如下不足:(1)产品单一,或只对其中某种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且产品纯度也难以保证;(2)提取操作繁琐,成本高,尤其是利用有机溶剂提取时,还可能因有机溶剂的毒性而使提取物存在潜在副作用,并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从冬青属苦丁茶中高效率的提取黄酮、皂甙、茶多酚等多种有效成分,且易于操作,安全环保的冬青属苦丁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冬青属苦丁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为:取冬青属苦丁茶作为原料,在100~115℃的条件下对其进行灭酶干燥处理,至原料的水含量≤15wt%,再将其粉碎,并以60-80v%的乙醇萃取处理,其后以离心分离方式除去萃取液中的杂质,而后将萃取液真空浓缩至密度≥1.10g/cm3,再依次进行冷冻纯化和灭菌处理,最后将萃取液进行喷雾干燥,制得成品。
具体的讲,该工艺中,原料经灭酶干燥处理至水含量≤10wt%后,再被粉碎处理形成粒度在4~15mm的颗粒。
该工艺中,粉碎后的原料是以70-80v%的乙醇萃取处理1~6h。
该工艺中,以离心分离方式除去萃取液中杂质的具体操作为:以3000rpm以上的速度离心处理萃取液5~30min。
该工艺中,萃取液是在25~50℃的条件下于真空环境中浓缩至1.00g/cm3≤密度≤1.2g/cm3。
所述真空环境的真空度在0.09Mpa以上。
该工艺中,经真空浓缩后的萃取液是在-10~0℃的条件下冷冻1h以上,从而实现冷冻纯化的。
该工艺中,所述的灭菌处理是指将冷冻纯化处理后的萃取液以100℃以上的蒸汽处理1h以上。
该工艺中,在喷雾干燥处理之前,经冷冻纯化处理的萃取液中固形物含量应在40wt%以上。
进一步而言,该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无霉变、无虫害的冬青属苦丁茶新鲜老叶或嫩叶作为原料;
(2)在100~110℃的条件下对原料进行灭酶干燥处理,至原料的水含量≤10wt%,再将原料粉碎处理为粒度在8~12mm的颗粒,并以70-80v%的乙醇萃取处理2~5h;
(3)将萃取液以5000~20000rpm的速度离心处理5~20min,以除去萃取液中的杂质,而后将萃取液在30~50℃的条件下于真空环境中浓缩至1.05g/cm3≤密度≤1.2g/cm3;
(4)将浓缩的萃取液在-10~-5℃的条件下冷冻纯化1~4h,其后以100~110℃的蒸汽灭菌处理1~4h,经灭菌处理后,萃取液中的固形物含量在40%以上;
(5)将萃取液进行喷雾干燥,制得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瑞得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瑞得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01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苯乙双胍的中西药组合物
- 下一篇:阿托伐他汀钙口崩片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