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1435.X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9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D·雍格特;T·吉尔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68 | 分类号: | B60N2/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杨勇;郑建晖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座椅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座椅的一种座椅框架,其中该座椅框架包括两个座椅支架,这些座椅支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旨在用于在横向上将该座椅框架附接到车辆地板上或附接到用于该座椅框架的多个调整轨上;以及一个座椅壳,该座椅壳被安装在这些座椅支架上并且被连接到这些座椅支架上并且旨在用于容纳一个坐垫。
背景技术
从实践中用于车辆座椅的这类座椅框架是充分为人所熟知的。
DE 196 03 946 A1说明了一种车辆座椅。这种座椅具有一个座椅框架以及压铸轻金属的一个靠背框架,这些框架通过多个座椅装配件可枢转地彼此连接。
DE 198 06 761 A1披露了一种用于生产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壳的方法。该座椅壳由超塑性材料生产,该超塑性材料由一种轻金属合金形成,特别是由一种含镁的铝合金或由一种含铝的镁合金形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开发在开头提到类型的一种座椅框架,其方式为使它结合了最大的重量减少与一种高度刚度、特别是扭转或弯曲坚挺度。
该目的通过下述1的座椅框架实现,其中2-8是本发明的优选方案:
1.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其中该座椅框架包括两个座椅支架,这些座椅支架在该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旨在用于横向地将该座椅框架附接到一个车辆地板上或附接到用于该座椅框架的多个调整轨上;以及一个座椅壳,该座椅壳被安装在这些座椅支架上并且被连接到这些座椅支架上并且旨在用于容纳一个坐垫;其特征在于,该座椅壳被连接到该对应的座椅支架上,其方式为使该座椅壳以及该座椅支架在该连接区域中形成一个封闭的轮廓,其中该座椅壳是由一种轻金属形成的。
2.根据1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该座椅壳是由铝、镁或该对应金属的一种合金形成的。
3.根据1或2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这些座椅支架是由增加刚度以及增加断裂伸长率的一种材料形成的。
4.根据1至3之一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这些座椅支架是由钢或一种铝合金形成的。
5.根据1至4之一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座椅壳与对应的座椅支架的连接被设计为一种铆钉连接、粘合剂连接、螺钉连接或这些连接类型的一种组合。
6.根据5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该座椅壳以及该对应的座椅支架在该连接区域中具有多个平的以及基本上平面的接触面,并且该连接被形成为一种粘合剂连接。
7.根据1至6之一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该对应的座椅支架具有一个U形的截面,该U形的截面有两个支腿以及连接这些支腿的一个腹板,并且该座椅壳在连接到该对应的座椅支架上的区域中具有一个Z形的截面,该Z形的截面有两个相反指向的支腿以及连接这些支腿的一个腹板,其中座椅壳与对应的座椅支架的连接发生在座椅壳与座椅支架的这些支腿的区域中。
8.根据1至7之一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这些座椅支架经由多个铰接连接被附接到这些调整轨上。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开头提到类型的一种座椅框架中实现的,其中该座椅壳被连接到对应的座椅支架上,其方式为使得该座椅壳与该座椅支架在该连接区域中形成一个封闭的轮廓,其中该座椅壳是由一种轻金属形成。
该座椅框架在该座椅壳以及对应分配的座椅支架的区域中作为一个封闭的轮廓的结构实质性地有助于在这个区域中增加座椅框架的扭转或弯曲坚挺度。
在该座椅壳与这两个座椅支架之间的固定连接导致了座椅壳对于将力从一个座椅支架传送到另一个座椅支架上是以一种剪切力区的方式起作用的。将该座椅壳设计为一种剪切力区使得该座椅框架的可观的重量减少成为可能。该座椅壳以及这些座椅支架能够通过不同的连接技术而彼此连接。目的是要在该座椅支架与座椅壳之间通过该封闭的轮廓而实现扭转或弯曲坚挺度的增加。
由于就坚挺度和强度而言在该座椅支架和座椅壳上所赋予的不同要求,座椅壳和座椅支架的混合结构是有利的。特别提供的是铝、镁或对应金属的一种合金被用作轻金属座椅壳的材料。在对应的座椅支架的情况下(该座椅支架优选地是由具有比该座椅壳的材料更高的劲挺度以及断裂伸长率一种材料生产的),所使用的材料特别地是钢或一种铝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未经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14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碎纸机清纸机构
- 下一篇:Cabridge组合型基带EOC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