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3361.3 | 申请日: | 201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0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邱意为;邱奕松;翁子展;何政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311 | 分类号: | H01L21/311;G03F7/3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姜燕;邢雪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元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工艺的等离子体剥除工艺(plasmastrip process),尤其涉及一种工艺,用于剥除光致抗蚀剂与移除一衬层(liner)于一等离子体反应腔体中。
背景技术
于集成电路(IC)工艺的步骤中,应用于晶体管制造方法中的所有主要光致抗蚀剂移除方法,以晶片温度通常大于250℃,且通常使用氧气作为主要气体的后段剥除工艺(downstream stripping processes)为目前主要盛行的方法。与二氧化硅蚀刻工艺(silicon dioxide etching process)相比,目前使用的光致抗蚀剂剥除工艺(PR stripping process)可进行一或两步骤,且一般于不同的腔体中进行。公知剥除与残余物(residues)移除工艺中,第一步骤先进行后续的接触插塞与停止层的蚀刻,一般为大多数氧气供给到等离子体源中,且于第二步骤中,可使用湿式化学(wet chemcials)或少量的形成气体(forming gas)或含氟气体(fluorinated gas),以移除残余物(residues)。传统光致抗蚀剂移除工艺是于高温下使用一氧气为主的等离子体,温度为250℃的等级(order),例如约250℃至270℃。然而,于某些情况下,使用高温移除光致抗蚀剂会产生其它污染物,特别是很难移除的高分子残余物。此外,湿式清洁工艺(wetclean process)倾向影响材料的特性(例如金属的导通孔腐蚀,特别是铜)与改变介电常数值(特别是低介电常数材料)。
目前剥除光致抗蚀剂(photoresist)与蚀刻停止层(etching stop layer)的工艺不利于元件效能,且需要加以改善。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半导体基材,其中该半导体基材包括:一导电层;一介电衬层(dielectric liner)形成于该导电层之上;一保护层(passivation layer)形成于该介电衬层之上;以及一光致抗蚀剂层(photoresist layer)形成于该保护层之上,且该保护层具有一第一开口暴露该保护层的一部分;利用该光致抗蚀剂层作为掩模(mask),蚀刻该保护层的暴露部分,以于该保护层中形成一第二开口,且暴露该介电衬层的一部分;以及于温度小于约120℃的条件下进行一等离子体干式蚀刻工艺(plasma dry etch process),以于相同的反应腔体(reaction chamber)内移除该光致抗蚀剂层与该介电衬层的暴露部分,并暴露该导电层的一部分。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半导体基材,其中该半导体基材包括:一含铜导电层;一氮氧化硅衬层(SiON liner)形成于该含铜导电层之上;一保护层(passivation layer)形成于该氮氧化硅衬层之上;以及一光致抗蚀剂层(photoresist layer)形成于该保护层之上,且该保护层具有一第一开口暴露该保护层的一部分,且该第一开口对应到一接合焊盘视窗(bonding pad window)的位置;利用该光致抗蚀剂层作为掩模(mask),蚀刻该保护层的暴露部分,以于该保护层中形成一第二开口,且暴露该氮氧化硅衬层的一部分;以及于温度小于约120℃的条件下进行一等离子体干式蚀刻工艺(plasma dry etch process),于相同的反应腔体(reaction chamber)内移除该光致抗蚀剂层与该氮氧化硅衬层的暴露部分,并暴露该含铜导电层的一部分。
本发明揭示于一相同低温等离子体干式蚀刻腔体内,进行光致抗蚀剂剥除与移除介电衬层的工艺,其可以节省至少三次工艺的循环,此工艺较为简单且可降低工艺成本。低温等离子体剥除工艺可以移除大多数的蚀刻剂,与复原铜的氧化,且使得接合焊盘中心不会形成隆起。此外,本发明所揭示的工艺可以形成边缘圆弧轮廓于保护层的顶部边缘,因此可改善介面漏电流与隔离的特性。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图3为一系列剖面图,用以说明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工艺阶段。
图4为一流程图,用以说明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流程。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基材
12~金属层间介电层(IMD)
14~顶部金属层
14a、14b~图案
16~介电衬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33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