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固定方法以及电缆连接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8166.X | 申请日: | 201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7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江岛弘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43/00 | 分类号: | H01R43/00;H01R13/46;H01R13/58;H01R13/52;H01R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固定 方法 以及 连接 | ||
1.一种电缆固定方法,是具有由端子支座收放部和金属筒部构成的金属制外壳,将电缆插入上述金属制外壳内,将压接了上述电缆的芯线的端子固定在绝缘性的端子支座上,将该端子支座固定收放在上述金属制外壳的上述端子支座收放部,通过铆接收放了上述电缆的上述金属筒部,从而将上述电缆固定在上述金属制外壳上的连接器的电缆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铆接上述金属筒部时,在将铆接上述金属筒部前的电缆的截面积设为A、将铆接后的电缆的截面积设为B、将B/A设为铆接率K时,使0.60≤K≤0.95。
2.一种电缆固定方法,是具有由端子支座收放部和金属筒部构成的金属制外壳,将电缆插入上述金属制外壳内,将压接了上述电缆的芯线的端子固定在绝缘性的端子支座上,将该端子支座固定收放在上述金属制外壳的上述端子支座收放部,通过在收放了上述电缆的上述金属筒部的一部分即铆接加工区域的外周以形成多个凹部的方式铆接上述金属筒部,从而将上述电缆固定在上述金属制外壳上的连接器的电缆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铆接上述金属筒部时,在将铆接上述金属筒部前的电缆的截面积设为A、将铆接后的电缆的截面积设为B、将B/A设为铆接率K时,使0.60≤K≤0.95,并且,
在将铆接上述金属筒部前的上述铆接加工区域的表面积设为D、将铆接后形成的上述多个凹部的总面积设为C时,使C≥D/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金属制外壳的外侧具有树脂罩或橡胶罩。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项所述的电缆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缆使用在单芯或绞合多根线芯而成的绞线芯的外周具有绝缘覆盖层,在上述绝缘覆盖层和构成最外层的护套层的内侧设置编织了由聚合物构成的多根纤维材料的加强编织层的电缆。
5.一种电缆固定方法,是具有至少由金属筒部构成的金属制外壳,将电缆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收放到上述金属筒部,通过铆接收放了上述电缆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的上述金属筒部,从而将上述电缆固定在上述金属制外壳上的电缆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铆接上述金属筒部时,在将铆接上述金属筒部前的电缆的截面积设为A、将铆接后的电缆的截面积设为B、将B/A设为铆接率K时,使0.60≤K≤0.95。
6.一种电缆固定方法,是具有至少由金属筒部构成的金属制外壳,将电缆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收放到上述金属筒部内,通过在收放了上述电缆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的上述金属筒部的一部分即铆接加工区域的外周以形成多个凹部的方式铆接上述金属筒部,从而将上述电缆固定在上述金属制外壳上的电缆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铆接上述金属筒部时,在将铆接上述金属筒部前的电缆的截面积设为A、将铆接后的电缆的截面积设为B、将B/A设为铆接率K时,使0.60≤K≤0.95,并且,
在将铆接上述金属筒部前的上述铆接加工区域的表面积设为D、将铆接后形成的上述多个凹部的总面积设为C时,使C≥D/5。
7.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缆使用在单芯或绞合多根线芯而成的绞线芯的外周具有绝缘覆盖层,在上述绝缘覆盖层和构成最外层的护套层的内侧设置编织了由聚合物构成的多根纤维材料的加强编织层的电缆。
8.一种电缆连接部,是具有由端子支座收放部和金属筒部构成的金属制外壳,将电缆插入上述金属制外壳内,将压接了上述电缆的芯线的端子固定在绝缘性的端子支座上,将该端子支座固定收放在上述金属制外壳的上述端子支座收放部,通过铆接收放了上述电缆的上述金属筒部从而将上述电缆固定在上述金属制外壳上的连接器的电缆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在铆接上述金属筒部时,在将铆接上述金属筒部前的电缆的截面积设为A、将铆接后的电缆的截面积设为B、将B/A设为铆接率K时,使0.60≤K≤0.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电线株式会社,未经日立电线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816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