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克隆鳞翅目昆虫雄性基因组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2921.1 | 申请日: | 2010-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8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徐世清;袁红霞;司马杨虎;甘丽萍;季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克隆 鳞翅目 昆虫 雄性 基因组 方法 | ||
1.一种克隆鳞翅目昆虫雄性基因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所用受体昆虫和供体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在适宜生长发育温度范围内,调节饲养开始时间和饲养及保护温度,促使供体昆虫雌雄蛾在受体昆虫雌蛾羽化前2日至羽化当日羽化;在受体昆虫雌蛹羽化前的2d~3d接受辐射,破坏卵母细胞核;
(2)采用供体昆虫雄蛾的精液对受体昆虫处女蛾进行人工授精;
(3)选择适合受体昆虫生物学特性的产卵温度和相对湿度,收集步骤(2)中人工授精处理后的雌蛾的产出卵;
(4)对步骤(3)所得产出卵进行雄核发育处理,获得雄核发育昆虫卵;
(5)按常规现有技术筛选和处理步骤(4)所得雄核发育昆虫卵,选择适合受体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卵孵化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条件,进行孵化处理,实现对鳞翅目昆虫雄性基因组的克隆,即获得精子供体昆虫的G1代雄性基因组克隆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隆鳞翅目昆虫雄性基因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步骤(2)中采用供体昆虫雄蛾的精液对受体昆虫处女蛾进行人工授精时,将步骤(2)中供体昆虫雄蛾的精液用精子稀释液调整至浓度为25~40万尾/μ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隆鳞翅目昆虫雄性基因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雄核发育处理的方法为:步骤(3)中人工授精后所得产出卵,于25℃环境中经过热处理60min~120min,用37℃~40℃热处理220min~140min,获得雄核发育昆虫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隆鳞翅目昆虫雄性基因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受体昆虫卵孵化处理的方法为:在20℃~30℃温度范围,70%~90%的相对湿度范围,每日0h~24h光照时间范围内,选择适合受体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卵孵化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条件,保护卵直至孵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292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