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板块、地板系统及铺设地板系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6383.3 | 申请日: | 200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5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杜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燕加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5/02 | 分类号: | E04F15/02;E04F15/04;E04F15/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范晓斌;曹若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块 地板 系统 铺设 方法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6年4月14日、中国申请号200680054224.4(国际申请号为PCT/CN2006/000684)的题为“地板块、地板系统及铺设地板系统的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板块,多块地板块构成的地板系统及铺设地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硬木用作地面覆盖物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而硬木地板和复合木地板也已经使用传统的“榫头-榫槽”结构进行连接。在传统的“榫头-榫槽”结构中,榫头及对应的榫槽可以通过将榫头在与地板相同的平面内向榫槽水平移动而轻松地进行连接。尽管这种安装方法比较简单,但是榫头、榫槽的连接会易受外力或与温度相关因素的干扰而松脱。人们不喜欢地板松脱,一是因为它会造成安装好的地板解体,二是因为它不美观。
为了解决这种“榫头-榫槽”结构易松脱的问题,“榫头-榫槽”设计不但要保持榫头、榫槽的横向连接,而且要在水平方向锁住地板。然而,能够克服易于松脱的设计却可能造成安装上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凸-凹”结构,其不仅能够保证凸部、凹部之间的横向连接和水平方向锁定,而且安装非常方便且不易松脱,即使在墙角处安装也很方便。
从地板块方面看,地板块包括:上表面;与地面的接触面;带有凹部的侧表面(“凹部端面”),该侧表面包括靠近上表面的上唇、下唇及包括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较低的凹部第二接触面和凹部导引面的凹部;以及带凸部的侧表面(“凸部端面”),该侧表面上的凸部包括了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较低的凸部第二接触面、凸部导引面。当把一块地板的凸部放在另一块相同地板的凹部上,并且向其施加基本与上表面基本正交方向的压力时,该压力使凸部导引面与凹部导引面相接触,并将凸部导入凹部。当一块地板的凸部端面与另一块完全相同地板的凹部端面连接后,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和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相接合,从而可以避免地板块在正交于上表面的方向松脱;较低的凸部第二接触面与较低的凹部第二接触面相接合,从而可以避免地板块在正交于凸部端面方向松脱。
地板块的材料既可以是木质复合材料,例如中密度纤维板(MDF)或高密度纤维板(HDF),也可以是天然木材、竹材,还可以是具有一定弹性的其它材料。
当一块地板的凸部端面与另一块完全相同地板的凹部端面相连接时,在凸部和凹部下唇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空腔。较低的凸部第二接触面与较低的凹部第二接触面可以与上表面之间形成90度的夹角。
地板块的厚度大约在0.5厘米到1.5厘米之间。凸部基本贯穿于凸部端面的全长。凹部基本贯穿于凹部端面的全长。地板块也可以具有另一个凸部端面(“第二凸部端面”)和另一个凹部端面(“第二凹部端面”),凸部下表面上可以有一个背槽。
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是地板块包括:上表面;与地面的接触面;带有凹部的侧表面(“凹部端面”),该侧表面包括靠近上表面的上唇、下唇及包括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较低的凹部第二接触面和凹部导引面的凹部;以及带凸部的侧表面(“凸部端面”),该侧表面上的凸部包括了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较低的凸部第二接触面、凸部导引面,其中在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外端有第二凹部上唇面,上述第二凹部上唇面与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相连,其中凹部第一上唇面与凹部第二上唇面基本平行;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与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基本平行。
上述地板块,在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外端有第二凸部上侧面,上述第二凸部上侧面与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相连,其中凸部第一上侧面与凸部第二上侧面基本平行;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与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基本平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板块,包括:上表面;与地面的接触面;带有凹部的侧表面(“凹部端面”),该侧表面包括靠近上表面的上唇、下唇及包括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较低的凹部第二接触面和凹部导引面的凹部;以及带凸部的侧表面(“凸部端面”),该侧表面上的凸部包括了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较低的凸部第二接触面、凸部导引面,其中凸部下表面上可以有一个背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燕加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燕加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63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生3D图像的系统
- 下一篇:用于无线数字内容管理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