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双酚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7470.0 | 申请日: | 201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3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赵肃清;黄洪;张磊;张焜;李明月;郑杰;方岩雄;黄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6/44 | 分类号: | C07K16/44;C07K14/765;C12N5/20;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双酚 单克隆抗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针对环境激素双酚A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属于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酚A(Biphenol A),简称BPA,为2,2-双(4-羟基苯基)丙烷,结晶或白色鳞片,微有酚的气味。溶于碱溶液、乙醇、丙酮、乙酸、乙醚和苯,微溶于四氯化碳,几乎不溶于水。双酚A是由苯酚、丙酮在酸性介质中合成的,被广泛应用于饮料容器、餐具、婴儿奶瓶、奶嘴的生产以及作为牙齿密封剂、牙科填充剂的原料之一,是制造染料、机械仪表及医疗器械、罐头内包装、食品包装材料等的重要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应用非常普遍。
双酚A属于环境雌激素物质,在体内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或影响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等其它方式模仿或干扰内源雌激素作用,发挥雌激素样效应,对人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和角膜有刺激性。当体内的双酚A达到一定量时就会破坏肝细胞和肾细胞,造成慢性中毒,使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皮疹、精神不安、腹泻等症状。
近年来由于大量含双酚A的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食用碳酸酯包装材料和广泛用于食品罐头金属容器和瓶盖环氧树脂涂层中的双酚A会溶入水中,直接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国内外对市场产品的检测情况报道发现,聚碳酸酯水杯、奶瓶、奶嘴、桶装水(瓶)都含有双酚A。美国康涅狄格州和芝加哥市已经批准双酚A禁令:从2011年10月1日起,任何人不得在康涅狄格州生产、销售或分销以下产品:储存在含双酚A的塑料容器、瓶或罐中的婴幼儿配方乳或婴幼儿食品。欧盟、美国和日本都对双酚A建立了相关检测标准,其中,欧盟和美国的限量要求为0.6mg/kg,日本则规定双酚A的总溶出量不超过2.5μg/mL。目前,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经开展对规定时间段内全国进出口聚碳酸酯类和环氧树脂类及其他相关的食品接触产品实施抽样检测实验室双酚A迁移量及游离酚等的专项普查活动。签于此,及时监测双酚A在水体中的溶出量显得尤为必要,同时,对双酚A检测方法的精度和效率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对于微量的双酚A的检测方法国内外有很多报道,主要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GC)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HPLC/UV)、液相色谱-质谱(LC/MS)法、反相液相色谱法、示波极谱法及荧光测定方法,这些方法虽然能对双酚A进行准确检测,但需要大型仪器设备、繁琐的样品前处理和特殊的条件,不适应现场测定。因此,出于常见生活制品可能含有双酚A的潜在危害性,建立快速适应现场并方便广大消费者可使用的检测方法是解决双酚A不安全事件的关键。
免疫学检测方法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经济等优点,非常适合双酚A残留的筛选检测。1971年,瑞典学者Engvail和Perlmann、荷兰学者Van Weerman和Schuurs分别报道将免疫技术发展为检测体液中微量物质的固相免疫测定方法,称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ELISA测定灵敏、特异、操作简单、易于自动化、无放射性污染,且易与其他相关技术偶联,因此使其成为目前应用最广而且发展最快的一种免疫测定技术。
目前,国内外有关于双酚A免疫检测研究的报道,而国内仅有的报道是用抗血清制成的双酚A多克隆抗体,没有双酚A单克隆抗体制备成功的报道。由于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差,存在交叉反应,难以满足对双酚A微量进行监控分析的需要,因此如果能筛选到分泌双酚A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大量制备出双酚A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双酚A的免疫分析方法,则可以更有效的对双酚A进行监控,实现双酚A的快速、特异、灵敏的现场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酚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以双酚A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双酚A人工抗原制备双酚A的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双酚A的酶联免疫试验,用于双酚A的快速检测。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74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