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厨垃圾资源化清洁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61273.6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0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郭东平;胡长平;丁永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东平;胡长平;丁永兴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C11B13/00;A23K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4011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资源 清洁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处理方法,具体讲,涉及一种餐厨垃圾资源化清洁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我国仅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这些城市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它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一个十分棘手问题。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产生的数量越来越大、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组成成份越来越复杂,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目前,国内的垃圾处理还没有良好的解决办法。现普遍采用的有三种方法:一是填埋;二是焚烧及焚烧发电;三是堆肥。
其中填埋是目前采用最多的垃圾处理方法。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危害很大。缺点是: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股十年左右)、占用时间长(100年内无法再利用);填埋后的垃圾对土壤、地下水、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其现实危害和潜在危害更是在不断增加;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第二种方法是焚烧及焚烧发电。这种方法也没有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和资源化。首先看减量化,表面看垃圾焚烧减量了50%~60%,但是实际上剩下的40%~50%的炉渣还是需要填埋,重新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再看其资源化,直接焚烧不仅没有实现资源化、产业化,反而是严重浪费了资源。垃圾焚烧发电的技术来源于国外,比较成熟,但是不适合我过国情。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垃圾成分复杂、热值低、水分大,致使垃圾焚烧炉无法正常工作。要想正常工作,就必须加煤或喷油,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运行费用,使投入远远大于产出。另外,焚烧及焚烧发电技术在垃圾焚烧过程中,释放出的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严重污染大气,处理此类有毒气体的费用又十分昂贵,不符合我国国情。所以,从长远看,这种方法也不符合国家的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政策方向。
第三种是堆肥,该方法具有投资少,易操作的优点。但存在着缺点:
(1)有机物堆腐时间长,一股需三周至一个月,堆积污染严重,苍蝇、蚊子孳生,严重污染周边环境,给当地卫生防疫带来极大隐患。
(2)有机物降解不彻底,处理不充分,残留物仍会造成垃圾污染。
(3)有机物堆肥产品杂质多,而且对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不能有效分离,长期使用堆肥产品,会造成土壤表面沉积,破坏土壤、危害农作物。
(4)堆肥过程中,大多数氮营养被自然释放,磷、钾等化合物被自然降解,所以致使肥料质量低下,广大农民不愿问津,市场前景渺茫。
所以,我国目前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基本处于低下水平,难以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厨垃圾产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餐厨垃圾仍被直接填埋处理或者被养殖户非法收购,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卫生健康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尤其在能源紧张的情况下,因此发展餐厨垃圾能源化处理技术对减轻污染,提供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餐厨垃圾是家庭、餐饮业抛弃的以食物为主的垃圾,主要成分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油脂等有机物,其特点是:有机质含量高,含水率高,易腐败发臭,不适于填埋焚烧处理;又由于其含盐高,使其堆肥处理受限。针对餐厨垃圾有机类物质可再生性好,有毒有害的物质含量少的特点,目前有一些餐厨垃圾发酵产沼气,发酵制乳酸、生物制氢、制饲料蛋白、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等资源化技术的报道,但大部分技术目前进入工业化生产和商业性应用的前景不太乐观,主要制约因素有:(1)大部分技术处于实验室开发水平,离中试和扩试还有一定的距离;(2)技术的经济实用性有待提高,有的技术投资大,运行成本高,配套应用性和技术的完备性需认真对待,如厌氧制沼气、生物制氢等技术,需要完善的配套应用技术和残液残渣处理技术;(3)大部分技术对垃圾中的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不经济,如现有的乳酸发酵技术和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技术,均使用了高成本的生物酶处理技术,且主要针对垃圾中的淀粉类物质开发利用,而对其中含量不断增加的纤维素,未进行有效的再生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东平;胡长平;丁永兴,未经郭东平;胡长平;丁永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12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级电容组电压均衡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风力发电机轮毂的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