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破坏性密封测试及验证系统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5219.9 | 申请日: | 201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3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林恒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品富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G01M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龚敏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破坏性 密封 测试 验证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测试及验证系统及其方法,尤指一种非破坏性密封测试及验证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与资讯的发展,电子装置的制造技术日趋成熟,现今的电子装置除了追求短小轻薄外,更要有优良的防水及防尘特性。
工业电脑是专供工业界使用的个人电脑,可作为工业控制器使用,其基本性能以及兼容性,与同样规格的商用个人电脑相差无几,但,工业电脑在繁重、严苛及恶劣的工业环境下使用,故需符合工业环境中的可靠性要求与稳定,如防尘、防水、防静电及防过热等,否则用于生产线若遇到电脑当机,则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
传统的工业电脑密封测试时针对防水及防尘效果的需求,将水分或木屑喷淋于工业电脑上,或将工业电脑浸泡于水中,经一段时间后,再将工业电脑拆解,观察其内部的入尘及渗水状沉是否符合防水及防尘的需求;但,该种密封测试不可避免的会对工业电脑内部零件造成损坏,无法正常出货,因此只能对完成品进行抽测,了解单一批量的完成品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的需求;对于已在使用而送回维修的工业电脑,亦无法使用该种密封测试方法,若对于半成品中的机壳进行该种密封测试,则必须先拆解已安装于内部的零件,待测试完成后再将先前拆卸的零件装配回去,经如此拆解及装配后,其防水及防尘效果已经与其测试时的状态有所落差;因此,该种密封测试的方法,仅能评估初始设计及单一批量的工业电脑是否可以达到预定的防水及防尘效果,并无法确认每一台工业电脑都可以达到预期的防水及防尘效果。
发明内容
现有的密闭测试方法是直接将水分或木屑喷淋于待测物品上,或将待测物品浸泡于水中;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密封测试的方法对待测物品内部零件所造成的损坏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破坏性密封测试及验证系统,其包括:一待测物品,其具有一密封测试孔:一止逆阀,以气体管路连接至该密封测试孔;一调压阀,连接至该止逆阀:一空气压缩机,连接至该调压阀;以及一数字式压力表,连接至该密封测试孔,用以侦测该待测物品内部在一定时间内的压力变化。
本发明更提供了一种非破坏性密封测试及验证方法,主要是对一待测物品预留的密封测试孔进行空气加压,使该待测物品内部的压力大于外界的压力;当该待测物品内部的压力调升到一预定压力值后,关闭空气加压源,使该待测物品密封一预定时间,并侦测该待测物品内部于预定时间内的压力变化;
该预定时间内,若该待测物品内部的压力维持在一压力门槛值以上,该待测物品即通过密封测试;
该预定时间内,若该待测物品内部的压力下降至该压力门槛值以下,则开启空气加压源后,将该待测物品置于水中,并观察该待测物品的气泡产生点。
通过上述的非破坏性密闭测试及验证系统系统及其方法,以空气为媒介进行间接的检测,观察该待测物品内部在该预订时间内的压力变化,完全不需损坏该待测物品内部的零件,即可得知该待测物品的密封程度,并将未通过密封测试的待测物品置入水中,观察该待测物品表面的气泡产生点,即可快速的验证其密封不良点;以下以一具体实施例,并以附图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步骤示意图。
其中:1-待测物品;11-密封测试孔;2-止逆阀;3-调压阀;4-空气压缩机4;5-数字式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发明是一种非破坏性密封测试及验证系统,其包括:一待测物品1,是密封的壳体结构,其内部装配有各种零件,仅通过一密封测试孔11与外界连通:一止逆阀2,是一种控制气体是否可以流通的气关开关,以气体管路连接至该密封测试孔11;一调压阀3,是用来调节气体流量的气阀,连接至该止逆阀2:一空气压缩机4,用以产生气压源,连接至该调压阀3;以及一数字式压力表5,连接至该密封测试孔11,用以侦测该待测物品1内部在一定时间内的压力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品富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品富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52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