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薄膜生产方法及一种塑料薄膜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6429.X | 申请日: | 2010-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9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小龙 |
主分类号: | B29C55/28 | 分类号: | B29C55/28;B29C4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 山东省莱芜市高新区凤***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薄膜 生产 方法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薄膜生产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塑料薄膜。
背景技术
已知的通用的塑料薄膜生产方法有两种,分别为吹塑法和压延法。其中压延法根据纵、横向拉伸顺序的不同又可分为逐次拉伸和同步拉伸两种。
无论是吹塑法还是压延法,其生产的都是厚薄均匀的而且膜的两面平行的平面形式的薄膜。目前尚未发现一种通过上述薄膜生产方法生产的表面有一系列的凸起高度大于凸起最小宽度的凸起结构和因此形成的凹陷结构的塑料薄膜。
由于现有技术中尚未发现“表面有一系列的凸起高度大于凸起最小宽度的凸起结构和因此形成的凹陷结构的塑料薄膜”。因此在这里对这一种新型薄膜涉及的名词进行定义。所谓的“凸起高度”是指以平面形式的薄膜的中间层为基准对凸起的最远端进行测量所得的距离。所谓的“凸起最小宽度”是指通过薄膜凸起在平面形式薄膜的中间层的最小投影的形心测得的投影边线上两点间的最小距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表面带有一系列凸起和凹陷结构的塑料薄膜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总体技术方案是在生产过程中将预先设计好的成形模具作用于膜泡或薄膜的表面来改变膜泡或薄膜表面的形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塑料薄膜生产方法技术方案之一内容如下:
1).通过挤出机将塑料原料熔化并从挤出模头挤出膜管。
2).向膜管内充入气体,使膜管膨胀,实现横向拉伸;同时膜管在牵引辊的牵引下不断进行纵向拉伸。
3).在进行吹胀拉伸的同时,对膜泡进行适当的冷却,使其在达到预定的直径或厚度时停止膨胀。
4).在吹胀拉伸膜管的过程中或冷却定型并稳定膜泡的过程中将预先设计好的成形模具作用于膜管或膜泡的外表面并完成相应的操作从而改变膜泡表面的形态。
5).收取薄膜。此工序包括剪切薄膜、收取薄膜或直接收取薄膜。
其中:在4).中,吹胀拉伸膜管的过程和冷却定型并稳定膜泡的过程并没有明显的分界,只是强调在吹胀拉伸膜管的过程中吹胀拉伸膜管是主要进行的操作,而在冷却定型并稳定膜泡的过程中冷却定型并稳定膜泡是主要进行的操作。
对于上述的“将预先设计好的成形模具作用于膜泡或薄膜的表面”中所使用的模具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分类方式,按结构特点分为两类,一类是凸形模具,一类是凹形模具;按作用原理分为两类,一类是气流模具,一类是非气流模具。
上述的凹、凸形模具是以在形成本申请所述薄膜的过程中,其中的凸起结构是外凸的还是内凹的为定义依据的。若在该过程中凸起结构是向薄膜外侧或模具所在一侧凸出的,则该模具定义为凸形模具,否则定义为凹形模具。
上述的气流、非气流模具是以在形成本申请所述薄膜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具是否有气流的参与定义的。若在该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具有气流的参与,则该模具定义为气流模具,否则定义为非气流模具。
上述的“是否有气流的参与”是指是否有气流直接参与对膜泡或薄膜作用的气流,而不是指除直接参与本发明所述薄膜成形的模具以外的其他部分是否有气流参与。
对于非气流模具而言,其可以预先设定的速度和运动轨迹插入膜泡或薄膜中完成设定的动作后再完全脱离膜泡或薄膜。预先设定的速度和运动轨迹及动作可以是将整个模具看作一个整体具有的速度和运动轨迹及动作或者是组合模具内部各零部件的速度和运动轨迹及动作。预先设定的速度是一个矢量,它可以垂直于膜泡轴线或厚薄不同的塑料膜或与之成一定角度插入其中完成一定的动作。
模具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能够使原膜泡或薄膜发生与不进行“将模具作用于膜泡或薄膜的表面”这一操作产生明显区别而不破坏膜泡或薄膜的有形的或无形的任何形式及结构的模具。如模具可以是一定温度的压缩气体形成的气流或通过制造负压而形成的气流或有这些气流参与的其他的模具。
在5).中,收取薄膜工序则不能再直接使用原有收卷辊那样的装置收卷了。因为薄膜的表面已经形成凹凸形态的薄膜结构,一旦再使用原有收卷辊那样的装置收卷薄膜必定会破坏这些薄膜结构。
因此,若生产该薄膜的目的即是从膜泡或薄膜上剪取其表面的所生成的薄膜结构部分,则在收卷辊将薄膜收卷前将该部分剪切下并密封剪切口后即可使用原有收卷辊装置收卷剩下的薄膜了。
若膜泡表面薄膜及其上所生成的薄膜凸起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收取,则需要另一对牵引辊接替原牵引辊继续对后续尚未符合收取条件的膜泡进行拉伸,并将欲收取部分的膜泡与后面的未符合收取条件的膜泡切断。
此时,则可以剪切膜泡或薄膜并收取薄膜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小龙,未经李小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64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