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1605.9 | 申请日: | 201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1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蔡赐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L1/14 | 分类号: | B62L1/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置 式低风阻 刹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刹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设于自行车前叉管后侧的后置 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演变,及环保意识的抬头,世界上已有多数国家鼓励人 民在都会中以自行车代步,并在都会中规划出专属于自行车使用的车 道,以减缓燃料造成的空气污染,并能疏缓交通状态,且现代人普遍有 运动量不足,骑乘自行车可兼有运动健身的效果,再加上各种传播媒体 不断的宣传自行车竞赛的盛况,同时科技的进步也提升自行车的各项功 能,因此自行车又再受到众人的瞩目,而有更多的人再度使用自行车作 为代步的工具;而就自行车的速度性能而言,基本着重车速的自行车除 了考虑车体轻量化、轮胎宽度缩减化、以及零件简单化之外,另外一个 重要考虑即是,行进间的风阻亦为阻碍车速的相当大因素,也就是说当 风阻愈低时,相对的就能让自行车的速度加快,因此如何有效的降低行 车风阻,一直是自行车业者研究的目标,也是本发明所欲深入探讨的问 题所在。
降低风阻虽是业者多方思考改良的目的,由于习知自行车结构的前 刹车装置系装设在前叉管的前方,更是导致风阻增大造成气流旋滞而影 响车速;以比赛竞速用的自行车而言,除要求其车体具有完美流线型外, 如何将风阻降至最低,一般制造业者通常思考乃均局限于自行车车架或 其相关配件材质的改良,无法有效改善风阻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减少风阻,避免气旋回流 的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后置式 低风阻刹车器装置,该刹车器装置包括:
一组刹车夹臂,各刹车夹臂的一端具有一枢接部,而邻近该枢接部 处具有一结合孔,该枢接部以一第一结合栓可枢转地固定在该前叉管, 且该刹车夹臂其中之一连接有一刹车线套管;
一组刹车夹座,系分别地以一第二结合栓固定在各刹车夹臂的结合 孔,且该刹车夹座的轴心方向与该刹车夹臂的轴心方向垂直;以及
一组刹车块,系分别地固定在各刹车夹座,且该刹车块的轴心方向 与该刹车夹座的轴心方向平行,其中:该刹车装置设置在前叉管的后侧, 且前叉管的二侧轴管其中心宽度间距为59mm-63mm,而二侧轴管与刹 车夹臂枢接部的轴套其中心高度间距为60mm-70mm。
其中,各刹车夹臂的横截面朝远离该前叉管的方向,呈渐缩的尖锥 状结构。
其中,该前叉管与该刹车夹臂接触位置,系为一靠抵平面。
其中,该前叉管的横截面朝邻近该刹车夹臂的方向,呈渐缩的锥状 结构。
其中,该前叉管背面纵向朝远离该各该刹车夹臂的枢接部枢接处方 向,呈渐缩的尖锥结构。
其中,该前叉管的宽度大于各刹车夹臂的宽度。
其中,该刹车线套管系得连结于刹车夹臂左侧或右侧的任何一侧的 枢接部中的轴套。
其中,该刹车夹座分别地以一第二结合栓穿经各刹车夹臂的结合孔 及一凸凹弧华司,并螺合固结刹车夹座。
其中,该凸凹弧华司的前端以其凹弧部恰贴抵刹车夹座的凸弧部, 而凸凹弧华司的后端以其凸弧部恰贴抵于刹车夹臂的结合孔的凹弧部, 该第二结合栓可对刹车夹座的刹车块产生圆弧性位向调整。
其中,所述前叉管的二侧轴管其中心宽度间距较短或使用较宽轮圈 时,则二侧的凸凹弧华司即得以卸除,仅利用刹车夹座的凸弧部与刹车 夹臂的结合孔的凹弧部直接弧切组合,以达到第二结合栓仍具有可对刹 车夹座的刹车块作圆弧性位向调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藉由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后置式刹车装置系 设置在前叉管的后侧,刹车夹臂的横截面朝远离前叉管的方向大致呈渐 缩的尖锥状结构,再配合前叉管的横截面朝邻近刹车夹臂的方向系大致 呈渐缩的锥状结构,以及前叉管背面纵向乃朝远离各刹车夹臂的枢接部 枢接处方向,大致呈渐缩的尖锥结构,且前叉管系以靠抵平面供刹车夹 臂接触固定,使得前叉管的宽度大于刹车夹臂的宽度,因此可使骑乘者 在竞速时减少风阻,避免气旋回流,藉以提高车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与前叉管结合的立体结构 图。
图2为本发明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与前叉管结合于另一视角的 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与前叉管结合的部份立体分 解图。
图4为本发明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与前叉管结合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16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