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分子复合金属修补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4523.X | 申请日: | 2010-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1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罗孝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乐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2 | 分类号: | C08L63/02;C08L77/00;C08K3/34;C08K3/22;C08K3/30;C08K3/04;C08K3/08;C08G81/00;B23P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17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工业集***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分子 复合 金属 修补 及其 制备 使用方法 | ||
1.一种高分子复合金属修补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复合金属修补剂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所述A组分所包含的各组分及其质量份比为:
端环氧基丁晴橡胶 200~500份;
环氧树脂(国内牌号为E44) 4500~6500份;
端羧基丁腈橡胶 500~1200份;
环氧树脂(国内牌号为E51) 3500~5500份;
活性硅微粉 2750~3800份;
活性氧化铝 2200~3400份;
二硫化钼 1800~2800份;
超细石墨 800~1500份;
活性铁粉 5600~6500份;
偶联剂 50~300份;
消泡剂 1~5份;
流平剂 4~10份;
抑泡剂 6~15份;
耐热剂 1300~1800份;
稀释剂 600~1000份;
所述B组分所包含的各组分及其质量份比为:
固化剂 1000~1500份;
聚酰胺树脂 500~1000份;
增韧剂 800~1200份;
酚醛改性胺固化剂 2200~3600份;
促进剂 12~2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复合金属修补剂,其特征在于:在A组分中所述的活性氧化铝为600目;所述二硫化钼为800目;所述超细石墨为800目;所述活性铁粉为125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复合金属修补剂,其特征在于:在A组分中所述活性硅微粉的国内牌号为HG-1250;所述偶联剂的国外牌号为CJ-27;所述消泡剂的国外牌号为JX-05;所述流平剂的国外牌号为LX-3310;所述抑泡剂的国外牌号为LX-3311;所述耐热剂的国外牌号为XH-0108;所述稀释剂的国外牌号为K-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复合金属修补剂,其特征在于:在B组分中所述固化剂的国内牌号为BF650D;所述聚酰胺树脂的国内牌号为CF1701;所述增韧剂的国外牌号为BP-23;所述酚醛改性胺固化剂的国内牌号为BTT31;所述促进剂的国内牌号为DMP-30。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复合金属修补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先将端羧基丁腈橡胶与环氧树脂E51在通氮气保护下搅拌升温到80~100℃,并在此温度下搅拌反应40~60min后,再升温到170~200℃,并在此温度下搅拌反应90~150min,冷却至室温制得改性环氧树脂E51G;
B、将端环氧基丁腈橡胶与环氧树脂E44在通氮气保护下搅拌升温到45~60℃,并在此温度下搅拌反应30~45min,冷却至室温,再继续搅拌30~50min,制得改性环氧树脂E44G;
C、在稀释剂中加入偶联剂、消泡剂、流平剂和抑泡剂,搅拌20~50min,制得中间产物X-1;
D、将改性环氧树脂E51G与改性环氧树脂E44G混合,搅拌10~30min至均匀,制得中间产物X-2;
E、在中间产物X-2中加入中间产物X-1,加热至40~50℃,搅拌30~40分钟,制得中间产物X-3;
F、将中间产物X-3在40~50℃温度下,依次加入耐热剂、活性硅微粉、活性氧化铝、二硫化钼和石墨,制得A组分;
G、将固化剂与聚酰胺树脂,升温到30~45℃,搅拌30~50min,制得中间产物XX-1;
H、在中间产物XX-1中依次加入增韧剂和酚醛改性胺固化剂,搅拌20~45min,制得B组分。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复合金属修补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用锉刀除去被粘接物上的气孔、砂眼里面疏松的材质,之后用丙铜将被粘接物清洗干净;
b、将A组分和B组分按照4∶1~6∶1的比例混合制得混合胶;
c、将混合胶均匀涂抹在干燥的被粘接物上,静置12小时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乐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乐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452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型环保硫化黑及生产方法
- 下一篇:粗品肝素钠精制生产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