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敲除分枝杆菌ksdD基因的方法及其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76347.3 申请日: 2010-05-19
公开(公告)号: CN101864441A 公开(公告)日: 2010-10-20
发明(设计)人: 饶志明;韩冷;田灵芝;夏海锋 申请(专利权)人: 江南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5/63 分类号: C12N15/63;C12N1/21;C12R1/3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4122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分枝杆菌 ksdd 基因 方法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一种敲除分枝杆菌ksdD基因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中分子生物学领域。

背景技术

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能将植物甾醇转化为药物中间体4-烯-雄甾-3,17-二酮(AD)和1,4-二烯-雄甾-3,17-二酮(ADD),其中由ksdD基因编码的3-甾酮-Δ1-脱氢酶(KSDD)是AD转化为ADD的关键酶。

雄甾-4-烯-3,17-二酮(androst-4-end-3,17-dione,AD)和雄甾-1,4-二烯-3,17-二酮(androst-1,4-end-3,17-dione,ADD)是制备甾体药物的重要中间体,甾体药物具有很强的抗感染、抗过敏、抗病毒和抗休克等药理作用。近年来,甾体药物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病、心血管、胶原性病症、淋巴白血病、人体器官移植、抗肿瘤、细菌性脑炎、皮肤病、内分泌失调、老年性疾病等。传统生产中AD(D)主要以薯蓣皂素为原料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由于化学合成工艺路线繁长、“三废”污染严重,上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采用微生物转化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甾醇生产AD(D)。微生物法具有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对微生物法生产AD(D)的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50年代,美国Up john公司首先利用侧链上有双链的大豆甾醇为原料生产出AD和ADD。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的研究学者有马启利用微生物降解胆固醇成功生产了ADD。2002年Dias等将从油脂脱臭蒸馏物中富集的植物甾醇混合物用分枝杆菌NRRLB-3805处理得到AD和ADD,且收率较高。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AD和ADD性质相近,分离纯化十分困难,获得单一的AD(D)成本很高,因此获得单产AD(D)菌株成为国内外研究学者追逐的目标。文献报道表明植物甾醇通过C17边链降解后首先获得AD,进一步由3-甾酮-Δ1-脱氢酶(KSDD)脱氢生成ADD。近年来随着一些微生物编码KSDD的基因ksdD全序列的陆续公布,利用基因工程手段研究KSDD酶学性质以及AD合成ADD的代谢机理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发明首先构建了分枝杆菌ksdD基因敲除载体,通过电转化方法实现了分枝杆菌中ksdD基因的敲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本实验室保藏的一株分枝杆菌,通过构建ksdD基因敲除载体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实现其ksdD基因敲除,利用筛选培养基筛选得到一株ksdD基因的转化子,并对其KSDD酶活以及AD(D)的产量进行研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根据NCBI公布的M.neoaurum strain NWIBL-01ksdD基因全序列设计引物F1、R1,上游引物F1(EcoRⅠ):5′-accg gaattc gtgttctacatgactgcc,下游引物R1(Hind Ⅲ):5′-accg aagctt tcaggcctttccagc。以分枝杆菌染色体DNA为模板,以F1、R1为引物,通过PCR扩增出ksdD全序列,将PCR产物与pMD18-T载体16℃连接过夜,热击转化E.coli JM109,使用氨苄青霉素抗性平板筛选转化子,并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根据载体pET28a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序列,设计引物F2、R2,上游引物F2(Xho Ⅰ):5′-accg ctcgag gtatctcagttcggtgtag,下游引物R2(Xho Ⅰ):5′accg ctcgag ggtggcacttttcggggaaatg。以质粒pET28a为模板,F2、R2为引物,PCR扩增卡那抗性基因(Km)。将质粒T-ksdD与基因Km分别用Xho Ⅰ酶切,酶切产物回收后用T4DNA Ligase 16℃连接过夜,转化E.coli JM109,使用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双抗性平板筛选转化子,并对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其中重组质粒即为基因敲除载体T-ksdD::K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63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