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气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8570.X | 申请日: | 2010-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5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奥原正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07 | 分类号: | B60R21/207;B60R21/23;B60R2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宋丹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装置,当从车辆侧面施加冲击时,在车身侧部与车辆座椅之间的空间中,该气囊装置使气囊膨胀展开,从而减弱冲击。
背景技术
周知侧气囊装置作为一种保护措施,用于使乘员免受由于侧碰撞从侧面施加于车辆的冲击。图18至图21示出一个这种侧气囊装置,其具有充气器101和气囊102。通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放置一对织物本体103,并在周缘结合部104处将织物本体103缝合在一起,形成气囊102。充气器101位于气囊102内部的后部。在折叠成紧凑形态之后,将气囊102连同充气器101一起容纳入车辆座椅116的靠背117中(参见图18)。在这种侧气囊装置中,当从车辆车身侧部(如侧门)的侧面施加冲击时,充气器101将膨胀气体G喷入气囊102。喷射的膨胀气体G使气囊102膨胀,并使气囊102从靠背117向车辆的前方展开,进入就座于车辆座椅116的乘员P与车身侧部之间的狭窄空间。这减弱了从侧面通过车身侧部传递至乘员P的冲击。
基于上述气囊装置,为了减小膨胀气体G的热和压力对气囊102中充气器101附近部分的影响,在结合部107、108处,将补强布105、106缝合至织物本体103的内侧(参见日本专利公开No.2007-186132)。补强布106的侧部106S折回,因而在补强布106中形成具有多层的部分(参见图19和图20)。
由补强布105、106进行补强的部分的代表性示例包括位于充气器101出气口101A附近的部分(也就是气囊102的后部)。
在人体的侧部,已知腰部区域比胸部和腹部具有更好的耐冲击性。所以,当气囊102膨胀展开并将乘员P的臂部PA在车辆宽度方向向里推压时,容易使臂部PA推压耐冲击性相对较低的胸部和腹部PB。
据此,在与乘员P的臂部PA相对应的位置处,气囊102设有环形膨胀受限部109(参见日本专利公开No.2007-186132和日本专利公开No.2005-053465)。在使织物本体103彼此靠近放置的同时,在与乘员P臂部PA相对应位置处将织物本体103互相缝合,从而形成膨胀受限部109。根据具有膨胀受限部109的侧气囊装置,在设置膨胀受限部109的区域中,在气囊102膨胀展开时,气囊102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厚度受到限制。据此,气囊102不容易将臂部PA沿车辆宽度方向向里推并使其压迫胸部和腹部PB。
由于位于充气器101出气口101A的前方位置,膨胀受限部109容易受到膨胀气体G的热和压力的影响。据此,膨胀受限部109也用补强布110进行补强。在位于织物本体103侧面并且与乘员P臂部PA相对应的位置处,放置补强布110,从而执行补强布110的补强作用。补强布110在结合部111处缝合至织物本体103。据此,通过膨胀受限部109,将补强布110和位于补强布110外侧的织物本体103缝合在一起。与形成结合部111所用的缝合线相比,形成膨胀受限部109所使用的缝合线具有更强的耐热和耐压性能。
此外,织物本体103的周缘部分可以由上补强布112和下补强布113进行补强。上补强布112和下补强布113通过结合部114缝合至织物本体103的周缘部分。
然而,当为不同的补强对象部位(补强目标部位)使用单独的补强布105、106、110、112、113时,增加了补强布的数量。据此,当使补强布105、106、110、112、113与气囊102结合时,需要将补强布105、106、110、112、113逐个放置在织物本体103中对应的补强对象部位上。因此,这种布置很麻烦且费时。
尽管为不同的补强对象部位设置不同的补强布105、106、110、112、113可以减小膨胀气体G的热和压力对气囊102各部分(特别是对结合部104、107至109、以及111)的影响,但这一方面仍然存在改进余地。具体而言,从充气器101向前喷射的膨胀气体G,趋于使各补强布110的后缘与相邻于补强布110且位于其外侧的织物本体103分离,并且膨胀气体G进入因分离所造成的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在此间隙中碰到结合部111后部之后,膨胀气体G可能停留在此间隙中。此现象延续时,膨胀气体G的压力和热会影响结合部111的后部。据此,使补强布110和织物本体103在结合部111处的孔(缝合线穿过该孔中)扩大。换而言之,出现孔径扩大的情况。特别地,随着近年来充气器101成本的降低,膨胀气体G的温度趋于提高。充气器101的使用加大了上述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85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浮输送装置以及悬浮单元
- 下一篇:车辆用冲击吸收材料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