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92475.7 | 申请日: | 2010-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7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余龙海;王文武;朱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樊大力电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10/02 | 分类号: | H01C10/02;H01C1/14;G01R31/34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41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式 液体 电阻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包括电解液箱(1)、电极(2)与传动组件(3),所述电极(2)的一端与传动组件(3)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电解液箱(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2)的外形为长条型,该电极(2)的下端延伸至电解液箱(1)的内部,其上端与支架(6)的下部相连接,支架(6)的上部与传动组件(3)相连接,且电极(2)的上端设置有接线端(5);所述电极(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每个电极(2)均通过其上端与支架(6)的下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2)的数量为大于等于二的偶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2)在支架(6)的下部竖直均匀设置,且相邻电极(2)之间的距离为100-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上相邻电极(2)之间的距离为200-30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的上部与传动齿条(7)相连接,传动齿条(7)的另一端与传动组件(3)相连接,且传动齿条(7)对支架(6)的提升高度为0-1000mm;所述电极(2)的结构为平板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横轴(8)与电动机(9),横轴(8)的一端与传动齿条(7)啮合连接,另一端与电动机(9)相连接。
7.一种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先根据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所需调节的范围选择电极(2)的数量,该数量大于等于二,然后将选择好的所有电极(2)通过每个电极(2)的上端与位于电解液箱(1)上方的支架(6)的下部相连接,再将每个电极(2)的下端放入电解液箱(1)中,并在支架(6)的上部连接有传动齿条(7),传动齿条(7)的另一端与横轴(8)啮合连接,横轴(8)的另一端与电动机(9)相连接;
第二步:先对每个电极(2)的上端所设置的接线端(5)进行相互组合以形成液体电阻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然后将主回路进线(10)与液体电阻的输入端相连接、液体电阻的输出端与主回路出线(11)相连接,从而实现将液体电阻接入主回路的操作;
第三步:先启动主回路,再通过电动机(9)带动支架(6)进行上下移动来改变电极(2)浸泡在电解液中的电极有效导电面积,从而对主回路中液体电阻的阻值进行改变;使用过程中,当主回路的电压发生变化,且现有的液体电阻不再适合使用时,可先停机,再根据变化后的主回路的电压对电极(2)上的接线端(5)的组合形式进行调整,然后再开机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涉及的对电极(2)的接线端(5)进行相互组合的组合形式为串联形式,该种串联形式是指:将支架(6)最左端设置的电极(2)的接线端(5)作为液体电阻的输入端、支架(6)最右端设置的电极(2)的接线端(5)作为液体电阻的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涉及的对每个电极(2)的接线端(5)进行相互组合的组合形式并联形式,该种并联形式是指:先给所有电极(2)按自然数序列进行编号,然后将所有奇数号的电极(2)的接线端(5)束在一起形成液体电阻的输入端,并将所有偶数号的电极(2)的接线端(5)束在一起形成液体电阻的输出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涉及的对每个电极(2)的接线端(5)进行相互组合的组合形式为混联形式,该种混联形式是指:所有电极(2)上接线端(5)之间的连接方式同时包括并联与串联两种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樊大力电工有限公司,未经襄樊大力电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247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表面黏着型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线圈
- 下一篇:安全护线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