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92475.7 | 申请日: | 2010-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7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余龙海;王文武;朱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樊大力电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10/02 | 分类号: | H01C10/02;H01C1/14;G01R31/34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41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式 液体 电阻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电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体适用于发电机试验用负载或制动用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发电机功率调节、发电机或电动机能耗制动等应用领域,需要采用大容量可调电阻作为负载以吸收发电机或电动机的功率,所采用大容量可调电阻主要为液体电阻。现有技术中应用的液体电阻主要通过调节两平行极板,即动电极与静电极之间的距离来达到调节电阻值的目的。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530393Y,授权公告日为2003年1月8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三相交流电动机液态软起动调速装置,属于电动机拖动控制领域,适用于异步电动机及拖动机组的起动和调速,其主要特征是由电液箱、导电液、动电极、定电极和传动组件,动、定电极直接设置在电液箱中的导电液内。起动调速时通过循环系统对液态电阻进行冷却。虽然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但是这种通过调整动电极与静电极之间的距离来调节电阻的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由于动、静两极板之间可调距离有限,使得液体电阻的阻值调整范围有限,因而对发电机的功率调节范围较窄,难以满足功率的大范围调节要求;其次,由于高压绝缘问题,难以满足不同电压等级如10kV、6kV、1000V、400V等不同电压下的功率调节兼容的要求,不能保证高低压通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以满足功率的大范围调节要求、高低压不兼容通用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满足功率的大范围调节要求、高低压兼容通用的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包括电解液箱、电极与传动组件,所述电极的一端与传动组件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电解液箱的内部,所述电极的外形为长条型,该电极的下端延伸至电解液箱的内部,其上端与支架的下部相连接,支架的上部与传动组件相连接,且电极的上端设置有接线端;所述电极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每个电极均通过其上端与支架的下部相连接。
所述电极的数量为大于等于二的偶数。
所述电极在支架上竖直均匀设置,且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00-500mm。
所述支架上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为200-300mm。
所述支架的另一侧与传动齿条相连接,传动齿条的另一端与传动组件相连接,且传动齿条对支架的提升高度为0-1000mm;所述电极的结构为平板结构。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横轴与电动机,横轴的一端与传动齿条啮合连接,另一端与电动机相连接。
一种上述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的使用方法,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先根据可调式液体电阻装置所需调节的范围选择电极的数量,该数量大于等于二,然后将选择好的所有电极通过每个电极的上端与位于电解液箱上方的支架的下部相连接,再将每个电极的下端放入电解液箱中,并在支架的上部连接有传动齿条,传动齿条的另一端与横轴啮合连接,横轴的另一端与电动机相连接;
第二步:先对电极的接线端进行相互组合以形成液体电阻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然后将主回路进线与液体电阻的输入端相连接、液体电阻的输出端与主回路出线相连接,从而实现将液体电阻接入主回路的操作;
第三步:先启动主回路,再通过电动机带动支架进行上下移动来改变电极浸泡在电解液中的电极有效导电面积,从而对主回路中液体电阻的阻值进行改变;使用过程中,当主回路的电压发生变化,且现有的液体电阻不再适合使用时,可先停机,再根据变化后的主回路的电压对电极的接线端的组合形式进行调整,然后再开机运行。
所述第二步中涉及的对电极的接线端进行相互组合的组合形式为串联形式,该种串联形式是指:将支架最左端设置的电极的接线端作为液体电阻的输入端、支架最右端设置的电极的接线端作为液体电阻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步中涉及的对每个电极的接线端进行相互组合的组合形式为并联形式,该种并联形式是指:先给所有电极按自然数序列进行编号,然后将所有奇数号的电极的接线端束在一起形成液体电阻的输入端,并将所有偶数号的电极的接线端束在一起形成液体电阻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步中涉及的对每个电极的接线端进行相互组合的组合形式为混联形式,该种混联形式是指:所有电极上接线端之间的连接方式同时包括并联与串联两种形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樊大力电工有限公司,未经襄樊大力电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24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表面黏着型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线圈
- 下一篇:安全护线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