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粘接密封的复合体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3958.9 | 申请日: | 2010-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0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廖大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大中 |
主分类号: | C09K3/12 | 分类号: | C09K3/12;C09K3/10;B32B15/04;B32B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复合体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密封材料,特别是涉及常温状态是无粘性的固体密封材料,但可以被交变磁场感应加热成为有粘性的的密封材料。
背景技术
许多密封材料都是先加热成膏状和流体状,膏状和流体状易填入被密封体缝隙和孔中,膏状和流体状又具有粘性,达到防止被密封体渗漏水和渗漏气体的目的。这种膏状和流体状密封材料的温度下降到室温后,密封材料成为固体,也失去粘性。如密封时操作不当,或长期使用后出现密封不良,就会有渗漏水和渗漏气体等问题,维修时就只有挖除已成固体的密封材料,从新进行密封施工,这非常耗用人工和费用,并且使被密封物体很长时间不用正常使用。对于固体片状密封材料,有渗漏水和渗漏气体时,可用油壶喷火对固体片状密封材料的表面加热,但表面不是渗漏而需要密封的位置,所以要把表面用喷火熔化再深入到需要密封位置,常常火要烧坏固体片状密封材料的表面,出现补成烂巴的状况,而且不能多次用喷火维修密封。特别是固体片状密封材料较厚的,在表面喷火不能对渗漏水和渗漏气体位置维修密封时,即不能对渗漏水和渗漏气体位置进行热补,只有挖开重新密封,很不方便又费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常温状态是无粘性固体,能被交磁场感应加热获得粘性、流动性,冷却到室温又成无粘性固体的密封材料。该密封材料在被交磁场感应加热后能成为膏状或流体状的有粘性密封材料。
本发明的结构:
由大面积形的导磁材料面组成的粘接密封的复合体材料,包括受热可熔化有粘性的密封材料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磁材料体2,导磁材料体2设在受热可熔化有粘性的密封材料体1表面或嵌合在内面,导磁材料体2是大面积形的导磁材料面3,导磁材料面3上设有孔4。
导磁材料体2主要用价值低廉的铁、钢、报废变压器的硅钢片等,当然也可以是坡莫合金、镍钢片。只要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可发热的材料都是本发明所指的导磁材料体2。导磁材料体2实质是预埋的可产热材料,在用粘接密封的复合体材料对物体进行防水密封、防漏气密封时,先把粘接密封的复合体材料紧贴被密封物体,再用可产生交变磁场的装置对粘接密封的复合体材料中的导磁材料体2用交变磁场加热,用导磁材料体2的热量熔化受热可熔化有粘性的密封材料体1,使受热可熔化有粘性的密封材料体1获得粘性而粘在要被密封的物体上。如果受热可熔化有粘性的密封材料体1能被导磁材料体2的热量熔化成有粘性的膏状或流体状,则对物体的密封效果更好。这种粘接密封的复合体材料能很方便、简单、快捷地进行物体渗漏水和渗漏气体维修:在物体有渗漏水和渗漏气体的部位,用交变磁场的装置在粘接密封的复合体材料外面再对导磁材料体2用交变磁场加热,重新熔化密封材料,又能同第一次施工一样的对渗漏水和渗漏气体的部位进行再次密封。
磁材料面的两面导通设计:如果导磁材料面3的面积很大,为了使导磁材料面3两面的密封材料能熔为一体,则大面积形的导磁材料面3上应设有孔4,这个孔4能使导磁材料面3两面的密封材料能熔为一体。如果导磁材料面3覆盖在密封材料体表面,而且导磁材料面3贴在被密封物体上,被加热的密封材料能穿过导磁材料面3上的孔4流到被密封物体上对物体密封。孔4中的密封材料也可用于与另外的密封材料粘接合并密封,即实现两块密封材料达接。大面积形的导磁材料面3中每个孔4的面积可选范围为0.2~100.0平方厘米。孔4的面积大小可根据导磁材料面3的总面积大小、密封材料在热熔后的流动性等因素确定。只要密封材料在热熔后的流动性很好,孔4的面积可较小,甚至小于0.2平方厘米。只要大面积形的导磁材料面3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发热量很高,密封材料的热熔性好,则孔4与孔4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较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大中,未经廖大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39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指示功能的照明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微惯性器件信号的虚拟野值降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