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检测方法及具有内嵌式触控面板的平面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94518.5 | 申请日: | 201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9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秉寰;许育民;郑咏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6F3/04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姜燕;邢雪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方法 具有 内嵌式触控 面板 平面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检测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具有内嵌式触控面板的平面显示器的触控检测方法以及相应的具有内嵌式触控面板的平面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平面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因其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台式显示装置以及电视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并已经逐渐地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而成为显示装置的主流。
触控面板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机互动的界面,其在使用上更直觉、更符合人性。而将触控面板与平面显示器整合在一起,使平面显示器具有触控功能,是平面显示器发展的一种应用趋势。
请参阅图1,其示出一种具有内嵌式触控面板的平面显示器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平面显示器10包括多条栅极线G1~G4...Gn+1~Gn+4...(其中n=0、4、8...)、多条数据线11、多个像素晶体管12、多个像素电极13、多个感测单元14以及多条读取线15。栅极线G1~G4...Gn+1~Gn+4...与数据线11相互交叉设置从而将平面显示器10划分成多个像素区域(未标示)。每个像素区域内分别设置一个像素晶体管12以及一个像素电极13,且每个像素区域内的像素晶体管12分别电性耦接至一条对应栅极线以及一条对应数据线11,以通过对应栅极线中的栅极信号决定是否导通此像素晶体管12,并于像素晶体管12导通时将对应数据线11中的数据信号传递至像素电极13。此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感测单元14分别设置于平面显示器10的某些像素区域中,且每个感测单元14分别电性耦接于一条对应栅极线(如图1所示的Gn+3,其中n=0、4、8...),以及一条对应读取线15以通过对应栅极线中的栅极信号驱动此感测单元14,并通过对应读取线15而电性耦接至如图2所示的读取单元20。在图1所示的平面显示器10中,每个感测单元14分别感测4X4个像素区域。
请参阅图2,其示出一种读取单元的电路方块示意图。如图2所示,读取单元20包括运算放大器21、第一电容22、第一开关23、第二开关24、第二电容25、第三开关26、第三电容27以及处理器28。运算放大器21的正向输入端电性耦接于参考电压Vref,其负向输入端电性耦接于读取线15以接收读取线15中的读取信号。第一电容22连接于运算放大器21的负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而第一开关23与第一电容22并联。第二开关24与第三开关26分别电性耦接于运算放大器21的输出端与处理器28之间,第二电容25电性耦接于第二开关24与地之间,而第三电容27电性耦接于第三开关26与地之间。处理器28分别电性耦接于第二电容25及第三电容27。
请参阅图3,其示出一种公知的触控检测方法中的各种信号的时序图。如图1~3所示,在驱动每个感测单元14的对应的栅极线Gn+3与前一条栅极线Gn+2之间的时段内使能取样信号MUX_T_HS,则受取样信号MUX_T_HS控制的第二开关24导通。此时,读取线15中的读取信号经过导通的第一开关23以及导通的第二开关24而传递至第二电容25并保存于第二电容25中以做为取样参考信号VHS。然后,在驱动每个感测单元14的对应的栅极线Gn+3与后一条栅极线Gn+4之间的时段内使能感测读取信号MUX_T_HR,则受感测读取信号MUX_T_HR控制的第三开关26导通。此时,读取线15中的读取信号经过运放大器21以及导通的第三开关26而传递至第三电容27并保存于第三电容27中以做为感测信号VHR。最后,处理器28依据储存于第二电容25中的取样参考信号VHS以及储存于第三电容27中的感测信号VHR而判断出感测单元14是否被触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45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