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7226.7 | 申请日: | 201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0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郑子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特明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设置于围栏内的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由于其耗电量低、效率高且寿命长的优点,因此,可广泛用于各种应用领域,例如笔记型计算机、监视器、行动电话、电视和液晶显示器所用背光模块的光源。再者,随着越来越多研发人员投入发光二极管(LED)的研究发展,使得目前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已达到照明的程度。
以目前最常使用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为例,例如中国台湾第I291251号、中国台湾第200905854号、中国台湾第I237406号、及中国台湾第I253192号等专利案所揭示,其白光发光二极管利用光三原色调光组合,将发出红、绿及蓝色光的三种发光二极管芯片以阵列方式组合并予以封装,并将三种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色光加以混合,即获得可发出白色光的多晶粒发光二极管封装装置。
然而,现有白光发光二极管封装装置并无法提供发光强度及色调都属均匀的光源,致使其发光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若是将现有白光发光二极管封装装置做为照明光源之用时,却未见有针对白光发光二极管进行调整相关色温(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CCT)的技术手段。
由于现有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基本发光单元由三个芯片组合而成,就制造上而言,其花费在芯片的成本上相对较高,并且三个芯片同时运作将产生较高的功率消耗及发热量。再者,由于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设计必须先以三组电路分别控制三种芯片的发光量,导致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的设计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借以改良现有发光二极管封装装置的色温不均,以及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于设计上较为复杂等问题。
本发明所揭露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包括有一基板、一第一发光二极管、一第二发光二极管、及一树脂材料。基板的表面上设有一围栏,并于基板上包围构成一配置区域,围栏的材质为透明材料。第一发光二极管与第二发光二极管设置于配置区域内且相互邻近,第一发光二极管可发出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光线,第二发光二极管可发出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线,并与第一光线混合成为照明光线。树脂材料设置于配置区域内,树脂材料覆盖住第一发光二极管与第二发光二极管。
其中,该基板更凹设有一容置槽,该围栏设置于该容置槽内。
其中,该树脂材料内更含有一荧光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特明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特明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72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