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腔静脉分流和门腔转流抗凝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0243.1 | 申请日: | 201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6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吕毅;季学闻;马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L33/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分流 门腔转流 抗凝 导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腔静脉分流和门腔转流抗凝导管,其特征在于:该导管由有侧孔(4)的带勾弯管型腔静脉转流导管(1)和门腔分流导管(2)组成,腔静脉转流导管(1)去除其勾部分的长度为从股静脉刺口(7)经受体下腔静脉(8)至与右心房(9)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静脉分流和门腔转流抗凝导管,其特征在于:腔静脉转流导管(1)内有波浪状的水囊导管(3),水囊导管(3)的一端连接充水针筒(5),水囊导管(3)的另一端连接水囊(6)。
3.一种腔静脉分流和门腔转流抗凝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将医用聚氯乙烯管道表面用乙醇超声波清洗5小时到8小时,再用蒸馏水清洗4小时到6小时,自然风干后得到洗净表面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
步骤2:取聚乙烯亚胺质量比例为40%的水溶液加入质量比例为25%的戊二醛和无水乙醇制备成2.5wt%的聚乙烯亚胺乙醇溶液;
步骤3:将洗净表面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完全浸入2.5wt%的聚乙烯亚胺乙醇溶液中,在40℃-45℃下浸泡4小时到6小时后,真空常温下干燥得到表面已结合聚乙烯亚胺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
步骤4:配制肝素质量比例为1%的肝素水溶液,并用98%浓硫酸滴定该水溶液的pH值为1.0;
步骤5:将表面已结合聚乙烯亚胺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完全浸入pH值为1.0且肝素质量比例为1%的肝素水溶液,在4℃-6℃下浸泡4小时到6小时,流水冲刷1分钟-3分钟,真空常温下干燥得到表面己肝素固定化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
步骤6:取戊二醛质量比例为25%的溶液稀释25倍,配成1wt%的戊二醛溶液,作为交联剂;将表面己肝素固定化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完全浸入该交联剂,在40℃-45℃下交联处理4小时到6小时,真空常温下干燥得到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
步骤7:将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切割出一段管道,在该管道侧刺孔,将该管道扭转定型为带勾弯管型,其去除其勾部分的长度为从对应的股静脉刺口(7)经受体下腔静脉(8)至与右心房(9)的距离,这样就制成了腔静脉转流导管(1),另外再从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截取另一段管道作为门腔分流导管(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腔静脉分流和门腔转流抗凝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将医用聚氯乙烯管道表面用乙醇超声波清洗5小时,再用蒸馏水清洗4小时,自然风干后得到洗净表面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
步骤2:取聚乙烯亚胺质量比例为40%的水溶液加入质量比例为25%的戊二醛和无水乙醇制备成2.5wt%的聚乙烯亚胺乙醇溶液;
步骤3:将洗净表面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完全浸入2.5wt%的聚乙烯亚胺乙醇溶液中,在40℃下浸泡4小时后,真空常温下干燥得到表面已结合聚乙烯亚胺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
步骤4:配制肝素质量比例为1%的肝素水溶液,并用98%浓硫酸滴定该水溶液的pH值为1.0;
步骤5:将表面已结合聚乙烯亚胺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完全浸入pH值为1.0且肝素质量比例为1%的肝素水溶液,在4℃下浸泡4小时,流水冲刷1分钟,真空常温下干燥得到表面己肝素固定化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
步骤6:取戊二醛质量比例为25%的溶液稀释25倍,配成1wt%的戊二醛溶液,作为交联剂;将表面己肝素固定化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完全浸入该交联剂,在40℃下交联处理4小时,真空常温下干燥得到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
步骤7:将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切割出一段管道,在该管道侧刺孔,将该管道扭转定型为带勾弯管型,其去除其勾部分的长度为从对应的股静脉刺口(7)经受体下腔静脉(8)至与右心房(9)的距离,这样就制成了腔静脉转流导管(1),另外再从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截取另一段管道作为门腔分流导管(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024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机桨叶高度调节装置
- 下一篇:安全针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