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腔静脉分流和门腔转流抗凝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0243.1 | 申请日: | 201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6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吕毅;季学闻;马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L33/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分流 门腔转流 抗凝 导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腔静脉分流和门腔转流抗凝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肝移植在无肝期不采用腔静脉及门腔转流设备来进行转流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由于受体下腔静脉阻断,回心血量将骤减50%以上而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多脏器血流灌注减少。受体也因胃肠道内脏和双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发生内脏、下肢严重淤血,静脉压升高,导致术中出血、渗血难以控制,因此门腔静脉转流设备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目前在肝移植中普遍使用滚轴泵且在全身肝素化下,将门静脉和股静脉血液通过离心泵转流至腋静脉进行腔静脉分流和无创性暂时性门腔转流,但是其急性肾功不全的副作用发生率为50%,而使用该腔静脉分流及门腔转流设备前急性肾功不全的副作用发生率仅为18%,因此具有急性肾功不全的副作用的发生率增高的缺点;而另外采用自制的橡胶导管以及采用硅胶自制成球囊导管进行腔静脉分流和门腔转流,其缺陷也很明显:二者端口均只能通过受体下腔静脉刺口植入,易发生大出血或气栓,手术风险较大;自制的橡胶导管的制备方法仅对转流材料进行了聚氨酯涂层的抗凝处理,但其抗凝效果并不理想;而硅胶自制成球囊导管的制备采用系统肝素会增加手术中渗血量且血液相容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腔静脉分流和门腔转流抗凝导管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有侧孔的带勾弯管型腔静脉转流导管和门腔分流导管可同时完成受体下腔静脉的腔内转流和无创性暂时性门腔分流,避免了肝移植中的无肝期时中下部躯体淤血和内脏损伤,即在肝移植时的无肝期应用该腔静脉转流导管,能使下部躯体和内脏内近一半以上的淤滞血流回心脏,能维持全身血流动力的稳定性,以及采用门腔分流导管解决无肝期胃肠道淤血和大循环血容量的不足且有利于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另外不会出现急性肾功不全副作用,还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实现肝移植时不出血化;降低了受体下腔静脉的管壁张力,确保手术视野更开阔,更加简便和安全,达到肝移植技术简单化,还有其制备方法采用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技术,抗凝效果理想,避免了手术中出现渗血且血液相容性差的缺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腔静脉分流和门腔转流抗凝导管,该导管由有侧孔4的带勾弯管型腔静脉转流导管1和门腔分流导管2组成,腔静脉转流导管1去除其勾部分的长度为从股静脉刺口7经受体下腔静脉8至与右心房9的距离。
所述的腔静脉转流导管1内有波浪状的水囊导管3,水囊导管3的一端连接充水针筒5,水囊导管3的另一端连接水囊6。
一种腔静脉分流和门腔转流抗凝导管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将医用聚氯乙烯管道表面用乙醇超声波清洗5小时到8小时,再用蒸馏水清洗4小时到6小时,自然风干后得到洗净表面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
步骤2:取聚乙烯亚胺质量比例为40%的水溶液加入质量比例为25%的戊二醛和无水乙醇制备成2.5wt%的聚乙烯亚胺乙醇溶液;
步骤3:将洗净表面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完全浸入2.5wt%的聚乙烯亚胺乙醇溶液中,在40℃-45℃下浸泡4小时到6小时后,真空常温下干燥得到表面已结合聚乙烯亚胺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
步骤4:配制肝素质量比例为1%的肝素水溶液,并用98%浓硫酸滴定该水溶液的pH值为1.0;
步骤5:将表面已结合聚乙烯亚胺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完全浸入pH值为1.0且肝素质量比例为1%的肝素水溶液,在4℃-6℃下浸泡4小时到6小时,流水冲刷1分钟-3分钟,真空常温下干燥得到表面己肝素固定化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
步骤6:取戊二醛质量比例为25%的溶液稀释25倍,配成1wt%的戊二醛溶液,作为交联剂;将表面己肝素固定化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完全浸入该交联剂,在40℃-45℃下交联处理4小时到6小时,真空常温下干燥得到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
步骤7:将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切割出一段管道,在该管道侧刺孔,将该管道扭转定型为带勾弯管型,其去除其勾部分的长度为从对应的股静脉刺口7经受体下腔静脉8至与右心房9的距离,这样就制成了腔静脉转流导管1,另外再从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的医用聚氯乙烯管道截取另一段管道作为门腔分流导管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02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机桨叶高度调节装置
- 下一篇:安全针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