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地性线上确定路基边坡界点的施工放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1464.0 | 申请日: | 201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6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焦吉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部中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E02D17/2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周春雷 |
地址: | 730030 甘肃省兰州***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上 确定 路基 边坡界点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在地性线上确定路基边坡界点的施工放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设计坐标系中的测量控制点上,用全站仪测定道路中线一侧地性线上的一点P(XP,YP,HP);
b)已知道路设计曲线两端的曲率、曲线长、曲线起点坐标和切线方位角,求该道路设计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和该点的切线方位角公式为:
式中ρA——曲线起点的曲率
ρB——曲线终点的曲率
li——任意点距曲线起点的长度
L——曲线长度
Vi——曲线任意点切线方位角
VA——曲线起点切线方位角
(XA,YA)——曲线起点坐标
(Xi,Yi)——曲线任意点坐标;
根据测量点P与施工道路中线的相对位置选定一里程点K1作为第一个向P点对应在道路中线上的垂足Q点里程趋近的参考点;作K1点的切线,连接K1P,过P作切线的垂线PG,将K1里程所在曲线的设计要素带入公式(1)、(2)、(3)进行计算,得到K1点的坐标(XK1,YK1)和K1点的切线方位角V1;
c)已知A(XA,YA)、B(XB,YB)两点,计算两点间距离D和方位角Z的公式为:
当XA-XB>0时,Z=arctg[(YA-YB)/(XA-XB)] (5)
当XA-XB≤0时,Z=arctg[(YA-YB)/(XA-XB)]+180° (6)
将步骤b得到的K1点的坐标和步骤a中实测的P点坐标带入公式(4)、(5)、(6)计算可得K1P的距离D1和方位角Z1,则K1A=D1·COS(Z1-V1)为第一次趋近的距离,即第二个趋近参考点的里程K2=K1+D1·COS(Z1-V1),在K2作切线,连接K2P,计算K2点的坐标和切线方位角V2,并反算K2P的距离D2和方位角Z2。则第三个趋近参考点的里程K3=K2+D2·COS(Z2-V2),多次重复可以得到更多参考点里程,直至Di·COS(Zi-Vi)趋近于零,即得到了垂足Q点的里程;
d)公式:T=D·Sin(Z-V)计算计算P点据道路中线的偏距TP;
在设计资料中查取P点所在路面横断面的上、下边坡坡率mi、路肩或坡脚高程Hi、路面中心至起坡点的距离Di,设计台阶高度,以及P点所在高程面与边坡设计线交点距路面中心的平距DP。
对于上边坡:当HP-Hi<台阶高度时
则有:DP=Di+mi·(HP-Hi)
此时试测点P的位移量为:DP-|TP|
对于下边坡:当Hi-HP<台阶高度时
则有:DP=Di+mi·(Hi-HP)
此时试测点P的位移量为:DP-|TP|
位移量求得后沿地性线移动试测点P的位置,当DP-|TP|>0时向远离路中方向移动,当DP-|TP|<0时向靠近路中方向移动。重复试测、移动,直至达到DP-|TP|趋近于0时(小于规范规定的放样误差),即可确定界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部中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西部中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14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探测参考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旋流式熔融池气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