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热可塑性树脂构成的扁平容器及其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2873.2 | 申请日: | 200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0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小宫温;本田宏行;藤川卓哉;诸藤明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9/18 | 分类号: | B29C49/18;B29C49/42;B65D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塑性 树脂 构成 扁平 容器 及其 成形 方法 | ||
1.一种扁平容器两阶段吹塑成形法,其特征在于,在扁平容器的两阶段吹塑成形中,对通过热可塑性树脂形成的、作为第一中间成形体的有底坯料进行一次吹塑成形,形成具有比二次吹塑成形用模具内部的腔室的短径大的直径的第二中间成形体,使第二中间成形体进行热收缩、形成具有比二次吹塑成形用模具内部的腔室的长径小、比短径大的本体部直径的第三中间成形体,然后,在吹塑成形用模具的至少容器的长边侧本体部成形面的上部以及/或下部,将第三中间成形体安装在经过模具表面处理的二次吹塑成形用模具内,该模具表面处理用于使第三中间成形体进行接触时容易滑动,将第三中间成形体向模具腔室的短径方向按压、进行合模,然后进行二次吹塑成形。
2.一种扁平容器两阶段吹塑成形法,其特征在于,在扁平容器的两阶段吹塑成形中,对通过热可塑性树脂形成的作为第一中间成形体的有底坯料进行一次吹塑成形,形成具有比二次吹塑成形用模具内部的腔室的短径大的直径的第二中间成形体,使第二中间成形体进行热收缩、形成具有比二次吹塑成形用模具内部的腔室的长径小、比短径大的本体部直径的第三中间成形体,然后,在吹塑成形用模具的至少容器的长边侧本体部成形面的上部以及/或下部上、将第三中间成形体安装在形成凸部的二次吹塑成形用模具内,将第三中间成形体向模具腔室的短径方向按压、进行合模,然后进行二次吹塑成形。
3.一种扁平容器两阶段吹塑成形法,其特征在于,在扁平容器的两阶段吹塑成形中,对通过热可塑性树脂形成的作为第一中间成形体的有底坯料进行一次吹塑成形,形成具有比二次吹塑成形用模具内部的腔室的短径大的直径的第二中间成形体,使第二中间成形体进行热收缩、形成具有比二次吹塑成形用模具内部的腔室的长径小、比短径大的本体部直径的第三中间成形体,然后,在吹塑成形用模具的至少容器的长边侧本体部成形面的上部以及/或下部上、将第三中间成形体安装在二次吹塑成形用模具内,该二次吹塑成形用模具进行了模具表面处理、以便在第三中间成形体进行接触时容易滑动,而且,在吹塑成形用模具的至少容器的长边侧本体部成形面的上部以及/或下部上形成有凸部,将第三中间成形体向模具腔室的短径方向按压、进行合模,然后进行二次吹塑成形。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扁平容器两阶段吹塑成形法,其特征在于,模具表面处理是用氟类树脂进行的涂敷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扁平容器两阶段吹塑成形法,其特征在于,氟类树脂是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体(PFA)或聚四氟乙烯(PTFE)。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扁平容器两阶段吹塑成形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模具面上的凸部的大小为,横向宽度为模具腔室面的长径的30~90%,纵向宽度为模具腔室面的扁平产品形成高度的1~30%,高度为模具腔室面的短径的2~40%。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扁平容器两阶段吹塑成形法,其特征在于,热可塑性树脂是聚酯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8.一种热可塑性树脂扁平容器,其特征在于,利用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扁平容器两阶段吹塑成形法进行成形。
9.一种基于两阶段吹塑成形法的扁平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事先通过热可塑性树脂成形的有底坯料进行一次吹塑成形,成形为具有比二次吹塑成形用模具内部的腔室的短径大的直径的有底筒状体,然后,在加热状态下使其收缩、保持小于二次吹塑成形用模具内部的腔室的长径、大于短径的直径,将该有底筒状成形体安装在二次吹塑成形用模具内,将有底筒状成形体向模具内部的腔室的短径方向按压,并且以在通过按压变形而伸长的长径侧的中间成形体和模具内面之间保持向长径侧延伸的中间成形体的延伸长度的间隙的方式进行合模,然后将压力流体送入有底筒状成形体内、在加热状态下通过使有底筒状成形体形成为模具内面的腔室的形状来进行扁平容器的成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制罐株式会社,未经东洋制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287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