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菇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2879.X | 申请日: | 201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2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吴应淼;张玉;黎天天;徐丽红;王建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60;G01N30/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2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菇 二氧化硫 含量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菇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离子色谱技术的香菇中SO32-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又名花蕈、香信、椎茸、冬菰、厚菇、花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1]。我国香菇出口贸易量近10年逐渐上升,年递增率约为2%;目前中国的香菇年产量为8万吨,在全球10万吨中占有8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出口3.6万吨,也居世界香菇出口国之首。然而,事实上我国干香菇对日出口一直受二氧化硫和甲氰菊酯问题困扰,2007年1~9月我国输日干香菇一共被查出8例违规案例,其中2例甲氰菊酯超标,6例二氧化硫超标[2]。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氧化硫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干香菇出口。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调查了解,对二氧化硫是不是干香菇风味形成的成分之一,目前国内外的业界对此尚处于摸索研究阶段,尚未有公认的结论。日本厚生省对干香菇二氧化硫限量标准是30ppm,不同的口岸检测方法不同,横滨检疫所是采用比色法,而日本检疫所用的是日本食品分析方法改良的滴定法,由于采取不同检验方法,结果自然不一样,我国输日香菇二氧化硫超标六例中有四例是在横滨检出的[2]。
我国现在针对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检测执行的标准是GB/T5009.34-2003[3],为盐酸副玫瑰苯胺法和碘量法,两法的吸收液分别含汞和铅,毒性较大且易造成实验室污染,同时测定方法对实验条件要求严格;经试验证实,上述方法对香菇中二氧化硫检测的结果并不稳定,重现性不理想。离子色谱法分析食品中的SO32-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离子交换-电导检测法,干扰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无污染,不存在电极“中毒”现象[4-9]。但是,目前尚没有利用离子色谱测定香菇样品中的SO32-含量的方法。
全文中提及的参考文献具体如下:
[1]陈宝田,张萍.香菇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09,8(5):197-198.
[2]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http://id.china-embassy.org.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9.34-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s].
[4]邹月利.离子色谱法测定腌制大蒜中亚硫酸盐含量[J].食品工业科技,2006,8:172-175.
[5]符继红,解成喜,张丽静.离子色谱法测定麻黄中的无机阴离子[J].色谱,2004,22(1):72
[6]史亚利,刘京生,蔡亚岐,牟世芬,温美娟.离子色谱法测定高氯、高钠油田回注水中的阴、阳离子及有机酸[J].色谱,2004,22(6):646
[7]邱洪灯,胡云雁,刘霞,蒋生祥.离子液体在色谱中的应用[J].色谱.2007,25(3):293
[8]钟志雄,李功科.离子色谱法测定海产品中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和总磷.色谱[J],2009,27(4):499-504.
[9]霍军生,魏峰,孙静等.食物成分与食品添加剂分析方法[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8:294-29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果准确、使用方便的香菇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检测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香菇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标准溶液的配置:
称取无水亚硫酸钠1.000g,加入0.2mL质量浓度30~40%的甲醛溶液、2.00mL摩尔浓度9~11mM的NaOH溶液和10.0mL去离子水,然后再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00mL,作为SO32-的标准储备液;
将标准储备液配制成阶梯浓度的标准溶液,过滤后,采用离子色谱进样,根据浓度和出峰面积绘制标准曲线;
离子色谱条件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28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