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撞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6503.6 | 申请日: | 2010-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7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詹承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詹承镇 |
主分类号: | B60T7/12 | 分类号: | B60T7/12;B60Q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撞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全交通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车、船在行驶时,没有自动减速、刹车装置,造成大量交通事故。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发明安全交通工具,杜绝或者基本避免、减轻交通事故。
技术方案:图1。免撞车。免撞车由自动控制器1、自动控制器2、手动控制器、其余传统部分组成。自动控制器1、自动控制器2串联成总控制系统。数控雷达6、9的二套电波发射器、电波接收器,分别安装在车子顶面上的二个遮雨室中;二个遮雨室一前一后,一高一低,互相不遮挡视线;总控制系统的余部分安装在车子里面;手动控制器就是传统的调速器和刹车。控制总线1、地址总线2、数据总线3,分别连接笔记本电脑8、笔记本电脑5。笔记本电脑8通过3条数据线11,分别连接数控雷达9、数控刹车10,连续可变自动变速器12,构成自动控制器1;笔记本电脑5、通过4条数据线11,分别连接数控雷达6、数控刹车7,报警器4,连续可变自动变速器12,构成自动控制器2。
用户、驾驶员每天驾驶结束或者开车前,检查自动控制器1、自动控制器2、手动控制器、其余传统部分是否完好。如果发现故障,则由自己或者修车人将它们修理好。笔记本电脑8每秒钟,通过下列方式,向笔记本电脑5报告自动控制器1工作状况:发送“1”表示工作正常;发送“0”表示发生故障。当然笔记本电脑5从笔记本电脑8,接收到“0”时,1、立即停止自动控制器1的工作;2、尔后马上接替控制或者不控制车的工作。车电池向总控制系统供电;笔记本电脑5、8中,都有电脑电池;当车电池的电量不足或者断电时,笔记本电脑5用电脑电池中的电,启动数控报警器4发出“缺电”报警声音;笔记本电脑8依据数控雷达9报告的情况,计算分析出:前面的障碍物的静止态或者前移绝对速度、或者倒退绝对速度,车子绝对速度、车子相对速度、车子与前面的障碍物(静止物或者移动物)的相对距离,等数据,按照免撞车发明人、设计人的预定工作方法(“控制、刹车”软件),作出正确决策;自动控制器1不控制车子的行使方向;设车子与前面的障碍物(静止物或者移动物)的相对距离=h米。当h米=120米时笔记本电脑8告诉驾驶员:“现在开始自动控制”,暗示驾驶员作好刹车准备;自动控制器1,停止手动速度控制器、刹车的工作;当h米=120米时,笔记本电脑8控制的绝对车速=100公里/时;当30米<h米<120米时,笔记本电脑8控制的绝对车速=[(h-30)/90]×97公里/时;当h米=30米时,自动控制器1控制的绝对车速=3公里/时;如果当20米<h米≤120米时,驾驶员需要停车,驾驶员可以使笔记本电脑8、5暂停或者关闭,再手动停车;自动控制器1不能使绝对车速,超过发明人、设计人的预定的最高绝对车速;当车子h米=20米时,自动控制器1使车子与前面的障碍物(静止物或者移动物)的相对距离=20米,当前面的障碍物静止或者后退时,刹车,笔记本电脑8同时批准手动刹车工作,以便自动控制器1和驾驶员都能够刹车;笔记本电脑8同时发出刹车警报声音,提醒驾驶员刹车;当前面的障碍物前移时,使车子的绝对速度与前面的障碍物前移的绝对速度相等。在车子作短距离行驶或者停车时,用户、驾驶员可以使笔记本电脑8、5暂停或者关闭。在笔记本电脑5、8中存放与车子运行、控制有关的一些软件,以及与驾驶、修车技术,交通安全、任务、纪律、制度、法规等有关的文件。总控制系统与物联网连接,接受交通、公安、科研等有关机构的监视、检测、指挥、管理、调查、调度、服务、信息、政策、技术连动、技术控制。总控制系统不控制车子行驶方向。本专利技术也适用于船舶、电动车、摩托车。
免撞车克服了传统车、船在行驶时,没有自动减速、刹车装置,造成大量交通事故的缺点,因此免撞车是安全交通工具领域的21世纪世界重大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免撞车的总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1省略图中各传统部件的结构、形状、安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承镇,未经詹承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65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