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非导电基材表面生成电气功能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9345.8 | 申请日: | 201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2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金龙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8/30 | 分类号: | C23C18/30;C23C18/36;C23C18/4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基材 表面 生成 电气 功能 材料 方法 | ||
1.一种在非导电基材表面生成电气功能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化装阶段
将油墨溶解在顺丁烯二酸的乙醇溶液中,使油墨呈液状,然后涂布到非导电基材表面上,干燥;
(2)剥离水洗阶段
将步骤(1)得到的非导电基材在35℃-40℃的前处理液里放置2-5分钟,膨润水洗后用甲醇80V/V%水溶液在常温下浸1-2分钟,剥离化装,将非导电基材的表面灰尘及油脂脱脂清洗;
(3)电镀阶段
将步骤(2)得到的非导电基材放入铬酸450~520g/l和磺酸170~200g/l的混合液中,在温度67-72℃的温度下浸泡2-5分钟,水洗后,再放到氯化氢水溶液里在常温下浸2-4分钟中和后水洗;
在放入氯化钯0.2-0.3g/l,次磷酸钠25-30g/l,盐酸20-40ml/l,氯化钠0.1-0.2g/l混合的液槽中,在25-35℃的环境下水洗2-4分钟;
之后在磺酸10-15V/V%水溶液中于45-60℃下清洗1-2分钟,再放入电镀液中进行电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非导电基材表面生成电气功能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油墨是将醋酸纤维素500重量份,三聚氰胺树脂300重量份,氯丁二烯橡胶200重量份混合成的树脂里加入甲基异丁基酮1000重量份,乙二醇辛基500重量份,甲苯150重量份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非导电基材表面生成电气功能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顺丁烯二酸的乙醇溶液浓度为400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非导电基材表面生成电气功能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导电基材为热塑性树脂或热硬化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非导电基材表面生成电气功能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前处理液为乙酸苄酯15g/l或者二乙醇单丁醚30g/l和聚氧乙烯任烷基酚聚乙二醇醚30g/l,硝酸铵1g/L的混合乳化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非导电基材表面生成电气功能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为25V/V%。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非导电基材表面生成电气功能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盐酸的为36V/V%的HCl水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非导电基材表面生成电气功能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电镀液为磺酸镍300-350g/l,次磷酸钠10-15g/l,氨水5ml/l的混合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非导电基材表面生成电气功能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电镀液为氯化铜1-2g/L,氢氧化钠6-7g/L,乙二胺四乙酸15-20g/L里添加2.2-联砒啶的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934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接材料带
- 下一篇:定位数据压缩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