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24071.1 申请日: 2010-07-12
公开(公告)号: CN101891471A 公开(公告)日: 2010-11-24
发明(设计)人: 刘琪;张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 江西泛美亚材料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4B35/48 分类号: C04B35/48;C04B35/622
代理公司: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代理人: 施秀瑾
地址: 332500 江***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氧化钇 稳定 氧化锆 纳米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领域,涉及一种经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波(Microwave,MW)是指波长从1mm-1m,频率在300MHz-300GHz范围之间的电磁波。微波辐射可以有选择的活化某些基团,促进化学反应。自从1888年牛津大学的Baghurst等在Nature杂志上首次报道了用微波法进行无机化合物和超导材料的合成后,用微波技术合成沸石分子筛、无机材料等也有陆续报道。微波作为一种能源,正以比人们预料的要快得多的速度步入化工、新材料及其他高科技领域。

氧化锆是一种具有高熔点、高沸点、导热系数小、热膨胀系数大、耐磨性好、抗腐蚀性能优良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因此可用于耐火材料和结构陶瓷,如机械部件、量具、刀具、永不磨损的表壳构件、轴承、磨机介质、陶瓷发动机部件、拉丝模、高温结构陶瓷、光纤连接插件等;另外,氧化锆陶瓷在高温时具有优异的离子传导率,从而具有高敏感的电性能参数,所以氧化锆陶瓷还可用于功能陶瓷,如氧传感器、氧探测仪、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高温发热体等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氧化锆陶瓷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要制得高性能的氧化锆陶瓷,首先要制得性能优良的氧化锆粉体。性能优良的粉体要求粒度细且分布范围窄,具有良好的可烧结性,在较低的温度下即能达到较高的致密度等。

现有技术制备纳米氧化锆粉体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共沉淀法、醇盐水解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乳浊液法、微乳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共沉淀法制得的粉体存在相当多的硬团聚;醇盐水解法原料来源困难,价格较高;水热法条件苛刻、成本较高,国内至今未形成工业化生产等。

到目前为止,微波水热合成制备的氧化物粉体主要有氧化铜、氧化钛以及氧化锌纳米粉体等,但用微波水热合成制备氧化锆纳米粉体的文献未见专利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工业化大生产,所制得的粉体性能优良的经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ttria Stabilized Zirconia,YSZ)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具有安全、粉体性能好和水热时间短、成本较低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以锆离子(Zr)和钇离子(Y)的无机盐水溶液为原料制得母盐溶液,之后向此母盐溶液中加入合适量的复合有机添加剂并搅拌,然后把上述混合均匀的溶液置于事先设计好结构的反应釜中,先以微波为热源常压加热并保沸料液一段时间,然后再以传统加热方式在较低的温度(≤100℃,以水的常压沸腾为计量终点)下常压水热一段时间,待料液的PH值达到6.5-7.5的范围后,再把所得到的胶体水洗、压滤、烘干煅烧,最终即可得到经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纳米粉体。

其具体制备步骤,优选如下:

(1)、在反应釜中,配制锆离子浓度为(1.5-2.5)mol/L的前驱体母盐氧氯化锆溶液,按照占锆离子总量3mol%的配比加入氧化钇,加热并搅拌使氧化钇溶解,然后把此料液稀释至反应浓度(0.3-0.8)mol/L;

(2)、之后加入相对于氧化锆质量的0-5%的复合有机添加剂,并搅拌均匀;

(3)、最后把此搅拌均匀的溶液先以微波为热源常压加热保沸,微波加热温度设置为100℃,保沸时间为3-30min;

(4)、然后再以传统加热方式常压加热保沸,其温度控制以水的常压沸腾为计量终点,水热保沸时间为30-40h,终止pH值控制在6.5-7.5;

(5)、直至锆离子和钇离子完全沉淀,最终所制得的胶体经水洗、压滤、烘干煅烧,即得经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粉体;

(6)、滤饼的烘干和煅烧在连续进行的同一工序中完成;煅烧温度在450-800℃,时间为2-5h;最终所制得的氧化锆超细粉体的一次粒径大小为5-10nm,团聚粒径D50<0.20μm;

(7)、将所述粉体于8MPa的压力下干压成型,然后分别经1200℃、1250℃、1300℃、1350℃保温3h常压烧成;经阿基米德法检测烧结体的密度:在1250℃-3h条件下常压烧成时的相对密度为97%,在1300℃-3h条件下常压烧结相对密度可达99.5%以上。

所用的复合有机添加剂包括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丙烯酸和TS系列絮凝剂。

以上是本发明者们经过研究,最终选定了以ZrOCl2(YCl3)作为前驱体母盐,并摸索出了合适的溶液浓度,研究出了合适的复合有机添加剂及他们的加入量,设计了结构合理的反应釜,摸索出了合理的加热曲线,最终得出了具有本发明目的的生产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泛美亚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泛美亚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40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