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热管管内污垢自旋转清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24238.4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2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洪元柏;符学伍;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杰 |
主分类号: | F28G1/02 | 分类号: | F28G1/02;F28G1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热 管管 污垢 旋转 清洗 装置 | ||
1.一种传热管管内污垢清洗装置,包括置于换热器传热管(6)内、且能够在其内直线运动的螺旋毛刷(1),其特征在于螺旋毛刷(1)通过连接绳(2)装设在牵引轴(4)上,其中连接绳(2)的一端与螺旋毛刷(1)连接,另一端穿过换热器传热管(6)的入管口(61)固定在牵引轴(4)上,牵引轴(4)通过传动机构(8)与驱动装置(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管管内污垢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换热器传热管(6)的出管口(62)的外侧还安装有双层金属网(10),螺旋毛刷(1)在不进行清洗工作时穿过换热器传热管(6)的出管口(62)停留在双层金属网(10)上,连接绳(2)放松,不再拉紧。
3.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传热管管内污垢自旋转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双层金属网(10)的层间距离为10-20mm,固定在距离传热管(6)的出管口(62)为30-60mm的位置,双层金属网(10)的层间距离及固定在距离传热管(6)的出管口(62)的位置与换热器及螺旋毛刷(1)相适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管管内污垢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牵引轴(4)的两端分别支承在设置于换热器传热管(6)的管口(61)外侧的两根平行支架(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管管内污垢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旋毛刷(1)包括有中间有毛部分(12)、两端无毛部分(11)、(13)的三个部分,其中一端的无毛部分(11)的毛刷骨架比另一端无毛部分(13)的毛刷骨架短,该毛刷骨架短的无毛部分(11)通过捆扎方式固定在连接绳(2)上,另一端的无毛部分(13)的毛刷骨架能穿过换热器传热管(6)的出管口(62)、 插入出管口(62)外侧安装的双层金属网(10)上。
6.根据权利要5所述的传热管管内污垢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旋毛刷(1)的中间有毛部分(12)的长度为20-40mm,毛刷骨架短的无毛部分(11)的长度为5-10mm,另一端无毛部分(13)的长度为20-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管管内污垢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装置(9)为气动驱动装置或电动驱动装置,传动机构(8)为齿轮传动机构或链轮传动机构,传动机构(8)的主动件与驱动装置(9)连接,传动机构(8)的从动件装设在牵引轴(4)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传热管管内污垢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设置在换热器传热管(6)内的连接绳(2)的长度与换热器传热管(6)的长度相对应;金属网(10)距离换热管(6)的出管口(62)的距离与换热器端盖的形状和尺寸相对应;螺旋毛刷(1)毛刷骨架较长的无毛部分的长度也与该距离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热管管内污垢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绳(2)的几何轴线与换热器传热管(6)的几何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10.根据权利要9所述的传热管管内污垢自旋转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平行支架(5)支撑在换热器端板(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杰,未经邹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423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塞孔泛用治具
- 下一篇:基于业务区分的认知网络QoS保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