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5857.5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3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许峰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21/26 | 分类号: | G01C21/26;G01C2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位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极为广泛,其中对其大量应用的便是行车导航。使用者在行车中,常常使用行车导航器进行所在地至目的地的行车路线规划。根据内政部市区道路及附属工程设计标准,道路上每一线道的宽度则约2.8至3.25米,然而,目前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准确度却仅约15至70米。因此,车辆真实的位置和行车导航器所显示的位置常常出现不够准确的现象。有时车辆明明在狭小的巷弄中,行车导航器却显示车辆在隔壁的大马路上。再者,行车导航器的路线规划可能出现许多要转弯或是上下交流道及高架道路的情形,而这些情形在行车过程中都必须先切换车道至指定的车道,才能进行转弯或是上下交流道及高架道路。但由于现有的全球定位系统的精准度不足,而使得行车导航器的使用者无法先行切换车道,往往让使用者错失交流道极高架道路的匝道,或者错失转弯的时机。更甚者,还可能让使用者在已经十分接近必须转弯的路口或交流道时才临时切换车道,而提高行车危险,甚至导致行车事故。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有关于一种定位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定位系统,能够增进全球定位系统的精准度,而能避免因未能先行切换车道而导致的路线错失或事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定位方法,包括:撷取实时路面影像数据,对该实时路面影像数据进行影像辨识以找出多笔路面影像特征数据,参考全球定位系统数据查询存有路面预设数据的数据库以找出一预设影像特征数据,对比该路面影像特征数据及该预设影像特征数据以产生协助定位数据,以及根据该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及该协助定位数据提供综合定位数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定位系统,包括:一影像撷取单元、一影像辨识单元、一数据库、一全球定位系统、一对比单元。其中,该影像撷取单元用以撷取实时路面影像数据,该影像辨识单元用以对该实时路面影像数据进行影像辨识以找出多笔路面影像特征数据,该数据库用以储存路面预设数据,该全球定位系统用以查询全球定位系统数据。该对比单元则用以参考全球定位系统数据查询该数据库以找出预设影像特征数据,并对比该路面影像特征数据及该预设影像特征数据以产生协助定位数据,且根据该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及该协助定位数据提供综合定位数据。
本发明所揭露的定位方法及定位系统中,由于本发明除了综合定位数据相较于现有的全球定位系统数据能够具有更精细的准确度以外,在行进期间转弯或上下匝道的情形下,能在规划路线时便将必须提前切换车道的路线规划进去,且在接近切换车到处能提前提醒驾驶人,而能避免转弯路口或交流道的错失或急速切换车道而造成的行车危险。且本发明可根据行车速度改变影像撷取的速度,而能避免在车速过慢时而造成的不必要浪费,以及避免因车速过快而造成的影像辨识错误。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方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方框图;
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定位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400、600:定位系统
101:影像撷取单元
102:影像辨识单元
103:数据库
104:全球定位系统
105:对比单元
106:显示单元
201、202、203、204、205、206:步骤
301、302、303:步骤
407:速度检测单元
408:控制单元
507、508:步骤
609:路线规划单元
701、702、703、704、801、802、803: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缩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此外,实施例中的图式省略不必要的元件,以清楚显示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58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