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豆粕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7846.0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4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齐祥明;林洪;于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11 | 分类号: | A23L1/211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张中南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豆粕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饲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豆粕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豆粕是大豆榨油之后的副产品,是一种优良的植物蛋白资源,是动物日粮中常用的植物蛋白质原料,其必需氨基酸丰富。但由于大豆蛋白质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较大(80%大豆蛋白质分子量超过100KDa),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所以动物长期食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消化利用率下降,以及生长停滞等一系列中毒症状。
抗营养因子的钝化目前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用一些物理手段对豆粕中一系列抗营养因子产生钝化和去除的作用,常用的方法有加热、浸泡等。加热可去除热不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对热稳定性的大豆抗原蛋白及胃肠胀气因子等无效,且处理时会出现加热不足及过度等问题。浸泡可去除其中分散性较好的抗营养因子,但该方法易引起营养因子的流失。
化学处理法是指在豆粕中加入化学物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使抗营养因子失活或活性降低,来达到钝化的目的。国内外化学方法方面报道的很多,如亚硫酸钠处理法、半胱氨酸处理法等。该法可节省设备与能源,对抗营养因子的去除较为单一,且存在化学物质残留问题,这可能会对食用的动物产生毒副作用,且成本太高。
生物学方法主要有酶制剂处理法、微生物发酵法等。酶制剂处理法的问题在于所用酶制剂成本较高,且对于抗营养因子的去除较为单一。目前最常用的改性方法为固态的微生物发酵法。该法因所用菌种不同,对抗营养因子去除的效果也不同。且在发酵过程中大都存在易烧曲、染菌、附如成本较高、加工周期长(通常在3天左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改性豆粕的加工方法,以解决豆粕改性现有技术成本高、营养因子流失和加工周期长等问题。
本发明直接利用鱼内脏中丰富的复合酶系,以低成本的方法较为全面的去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同时进一步增加改性豆粕的营养价值和诱食性,也为提高水产品加工利用率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首先将豆粕加水浸泡预处理1-12小时,然后与含有鱼内脏成分的鱼类加工下脚料匀浆液按1∶1-10∶1比例混合均匀,于室温至70℃的酶解反应温度下充分酶解,干燥即得改性豆粕成品。
上述的豆粕加水浸泡预处理过程中可施加功率为1-100W/L连续或脉冲超声波。
上述的酶解反应温度范围优选在40-60℃。
上述的豆粕加水浸泡预处理是在室温至100℃温度下进行。
上述的豆粕加水浸泡预处理过程中温度范围优选在70-100℃。
本发明与物理钝化法相比可以降解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等热稳定性因子,且不存在营养流失问题;与化学钝化法相比无化学残留,安全无害,且对于抗营养因子的处理较为全面;与酶制剂处理法相比成本较低;与传统的发酵法等生物改性法相比,操作简单,改性加工周期短,且操作温度较高,可以有效缓解烧曲、染菌等问题。此外,该方法在去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能力方面有着上述各方法所没有的全面性,减少了豆粕作为动物饲料对畜禽的毒害作用,有助于消化、吸收。且与上述各种方法比较起来,该方法所加入的水产品加工下脚料,除含有钝化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复合酶系外,对于改性豆粕的风味和诱食性方面有着独特的改进效果,且改善了产品的氨基酸组成和营养价值。
本发明填补了现有水产加工过程中下脚料利用的空白,既充分利用了内脏中用于消化的复合酶系,又增加了改性豆粕的蛋白含量,方法易于掌握,成本低廉;且提高水产品加工利用率,促进环保,使其可在饲料添加剂和水产加工领域中得以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如下:
首先将豆粕加水后在室温至100℃温度下浸泡预处理1-12小时,然后与含有鱼内脏成分的鱼类加工下脚料匀浆液按1∶1-10∶1比例混合均匀,于室温至70℃的酶解反应温度下充分酶解,使鱼内脏中的复合酶系充分发挥酶解作用,达到去除和钝化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目的后,干燥即得成品。
考虑到缩短浸泡时间的需求,可在浸泡过程中用超声波处理,超声波是以连续或脉冲的方式施加,功率为1-100W/L。
作为优选,可将酶解反应温度控制在40-60℃范围内,以减少酶解过程中其他有害细菌滋长的可能性。
可在达到抗营养因子充分去除的目的情况下,将酶解反应时间进一步缩短到4-12小时,以缩短豆粕改性的加工周期。
作为优选,可在浸泡过程中将浸泡温度提高至70-100℃,以缩短浸泡周期并达到初步去除热不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去除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78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态开销信道功率分配的方法
- 下一篇:便携电话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