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0355.1 | 申请日: | 201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8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傳田敦;斋藤广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31/05 | 分类号: | H01L31/05;H01L31/0224;H01L3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陈海红;周春燕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其依所使用的半导体而被提出了各种类型的结构。近年来,制造工序简单且能够期待高的转换效率的CIGS型的太阳电池备受关注。CIGS型的太阳电池通过串联连接多个电池单元而构成,一个电池单元例如由形成于基板上的第1电极膜、形成于第1电极膜上的包括化合物半导体(铜-铟-镓-硒化合物)层的薄膜和形成于该薄膜上的第2电极膜构成。第1电极膜通过在第1电极膜的一部分形成槽而按每一电池单元被分割,以跨相邻的电池单元间的方式形成。此外,薄膜及第2电极膜通过在薄膜及第2电极膜的一部分形成到达第1电极膜的槽而按每一电池单元被分割。进而,在薄膜的一部分设置到达第1电极膜的槽,通过在该槽内形成第2电极膜而将第1电极膜与第2电极膜电连接。由此,各电池单元的第2电极膜与相邻的其他电池单元的第1电极膜相连接,各电池单元彼此串联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2-319686号公报
上述太阳电池中的用于按各电池单元进行分割的槽,通过采用激光照射和/或金属针等对第1电极膜或第2电极膜及薄膜的一部分进行划线处理而形成。在此,在形成上述各槽时,需要密切的注意,以便对于其他部件在质量方面不会产生不良状况。因此,除了形成槽的划线区域之外,还需要考虑加工上的偏差量,确保进一步宽幅的区域。可是,由于占用上述宽幅的区域,会存在对太阳电池的功能不起作用的非发电区域增大、转换效率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的,其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的太阳电池,通过串联连接多个电池单元而构成,所述电池单元具备基板、形成于前述基板上的第1电极层、形成于前述第1电极层上的半导体层和形成于前述半导体层上的第2电极层,其中,在前述基板上,设置有按每一前述电池单元划分前述第1电极层的绝缘性的第1划分部;前述第1电极层设置于通过前述第1划分部所划分的区域。
根据该结构,第1电极层通过第1划分部所划分。即,并非如以往那样采用激光照射和/或金属针等通过划线处理进行划分,而是通过第1划分部,以电池单元为单位划分(分割)第1电极层。从而,因为不需要对第1电极层进行划线处理,所以不会产生划线处理时的残渣,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太阳电池。此外,因为不需要如以往那样设定考虑了划线处理中的误差的划线宽度等,所以可以使发电区域的形成区域增加,能够使转换效率提高。
[应用例2]上述应用例的太阳电池,前述第1划分部的顶部面与前述第1电极层的顶部面是相同的高度。
根据该结构,第1划分部与第1电极部的顶部面形成均匀的面。即,具有不存在高低差等的平坦面。由此,能够使第1划分部与形成于第1电极层上的半导体层的接合性提高。
[应用例3]本应用例的太阳电池,通过串联连接多个电池单元而构成,所述电池单元具备基板、形成于前述基板上的第1电极层、形成于前述第1电极层上的半导体层和形成于前述半导体层上的第2电极层,其中,在前述第1电极层上,设置有按每一前述电池单元划分前述半导体层及前述第2电极层的绝缘性的第2划分部;前述半导体层及前述第2电极层设置于通过前述第2划分部所划分的区域。
根据该结构,半导体层及第2电极层通过第2划分部所划分。即,并非如以往那样采用激光照射和/或金属针等通过划线处理进行划分,而是通过第2划分部,以电池单元为单位划分(分割)半导体层及第2电极层。从而,因为不需要对第2电极层进行划线处理,所以不会产生划线处理时的残渣,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太阳电池。此外,因为不需要设定考虑了划线处理中的误差的划线宽度等,所以可以削减对发电不起作用的非发电区域,使对发电起作用的发电区域增加,能够使转换效率提高。
[应用例4]在上述本应用例的太阳电池中,在与前述第2划分部相邻的区域,设置有将前述第1电极层与前述第2电极层连通的槽部,在前述槽部,形成有前述第2电极层。
根据该结构,槽部形成于与第2划分部相邻的区域。即,槽部形成在电池单元的最外周部分。并且,在该槽部形成第2电极层,第1电极层与第2电极层电连接。从而,因为形成于槽部的第2电极层形成在电池单元的最外周部分,所以能够扩大第1电极层、半导体层与第2电极层相重叠的区域、即发电区域,能够提高转换效率。
[应用例5]在上述应用例的太阳电池中,在与前述第2划分部相邻的区域,设置有将前述第1电极层与前述第2电极层电连接的导电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03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量仪器的自动校准
- 下一篇:一种乳酸菌细胞壁裂解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