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纸质餐具内壁水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2839.X | 申请日: | 201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0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庞杰;杨金初;姚闽娜;范琳琳;吴春华;吴琳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5/00 | 分类号: | C08L5/00;C08L5/02;C08K5/098;C08K5/09;D21H19/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纸质 餐具 内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纸质餐具内壁水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鉴于传统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对环境资源和人体健康巨大的负面影响,现在市场上也推出了完全生物降解餐具,虽然能完全生物降解,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但其隔水膜依然不符合人体健康的要求,且其成本昂贵,不利于被推广应用。目前,市面上的纸质餐具主要有两种:涂蜡纸质餐具和聚乙烯涂塑纸质餐具。涂蜡纸质餐具在40℃左右或者与油接触就会融化而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聚乙烯涂塑纸质餐具在聚乙烯热熔或涂抹到纸质餐具过程中,可能会氧化产生危害健康并且具有怪味的羰基化合物。此外,这些纸质餐具若长期装水则会变潮发霉。因此开发一种成本低廉、节能环保、抗菌性能好、应用范围广的生物高分子纸质餐具隔水膜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贵州化工》2002年第4期马福波等人的文章“纸质餐具用新型防水剂P(S-DMAM)的研制”,用苯乙烯与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通过乳液共聚后再与环氧氯丙烷进行季铵化反应来制备防水剂,可广泛用作纸质餐具用品中的隔水膜,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性能优越,然而其原料苯乙烯和环氧丙烷均具有毒性,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辽宁化工》2005年第12期吴国江等人的文章“纸杯专用蜡的研制”,以石蜡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添加剂,通过调合工艺制得用于纸杯涂层的专用蜡。实验考察了添加剂对纸杯蜡的熔点、针入度等指标的影响,调整了生产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本产品在纸杯上形成蜡膜比传统的涂蜡纸杯产品均匀,涂蜡量节省,光泽性好。但是,这种涂蜡纸杯只可以装冷饮,不能装含油的东西和高温液体,因为油能溶解蜡,而高温液体会使其融化。这些缺陷都极大地限制了涂蜡纸杯的广泛应用。
《上海包装》2006年第4期建青等人的文章“纸质餐具的生产”,通过在纸杯内表面涂聚乙烯来制备一次性聚乙烯涂塑纸杯。研究表明该产品满足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要求和通用技术指标,即产品的防水、防油性能应保证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时间内不发生液体的渗透现象,在一定数量的堆叠下不发生严重的变形,同时微生物检验及毒理检验等也符合要求。但是如果所选用的材料不好或加工工艺不过关,在聚乙烯热熔或涂抹到纸杯过程中,可能会氧化为羰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在常温下不易挥发,但在纸杯倒入热水时,就可能挥发出来,所以人们会闻到有怪味。从一般理论上分析,长期摄入这种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是有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毒环保的纸质餐具内壁水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纸质餐具内壁水膜,其原料配方中各组份的重量份数如下:山梨酸钾0.03~0.1份、乳化剂0.05~0.15份、增塑剂0.5~1份、硬脂酸0.2~0.3份、魔芋葡甘聚糖酯化改性产物0.5~1.5份、黄原胶0.5~2份和卡拉胶0.625~1份,水100份;所述魔芋葡甘聚糖酯化改性产物是以苯甲酸为魔芋葡甘聚糖改性剂,其改性处理温度为45~50℃,反应时间1.5~2.5h,pH=2.8~3.2。
其中所述乳化剂包括单甘酯;所述增塑剂包括聚乙二醇。
按照上述原料配方配制膜液,膜液加热后经过离心脱气,然后进行餐具涂膜、烘干、均湿回软、杀菌后包装即可。
具体步骤如下:
(1) 膜液配制:取山梨酸钾、乳化剂、聚乙二醇和硬脂酸于水中搅拌均匀,用饱和Na2CO3碱液调pH值至pH7.5~11,再加入魔芋葡甘聚糖酯化改性产物、黄原胶和卡拉胶,搅拌0.5~1h配成膜液;
(2) 加热:将步骤(1)配制的膜液于45~55℃条件下恒温静置40~60min;
(3) 离心脱气:2000~3000rpm离心、脱气30~45分钟;
(4) 餐具涂膜:将步骤(3)脱气处理后的膜液均匀的涂布在预先制作的纸质餐具的内壁,涂抹均匀;
(5) 烘干:将内壁涂布了膜液的纸质餐具,置于40℃~80℃的烘箱中,使膜液烘干成膜;
(6) 均湿回软:将烘干的纸质餐具取出,置于相对湿度为50~60%的环境中,均湿30~40分钟;
(7) 成品包装:杀菌、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28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