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电池极片的U型自动包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5255.8 | 申请日: | 201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8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义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义忠 |
主分类号: | B65B25/14 | 分类号: | B65B25/14;B65B63/00;B65B35/10;B65B35/18;B65B35/20;B65B35/24;B65B41/02;B65B6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长兴县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自动 包片机 | ||
1.一种蓄电池极片的U型自动包片机,包括用于第一极片包片的包片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包片机构出料端连接的组装机构、向包片机构提供第一极片(7)的第一供片机构、向组装机构提供第二极片(8)的第二供片机构,第二极片(8)与包片后的第一极片(7)在组装机构内间隔叠装为极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片的U型自动包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包片机构与组装机构的工作台(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片的U型自动包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片机构与第二供片机构设于工作台(1)下方,所述工作台(1)上还设有支架总成(10)、连通第一供片机构出料端的第一取片口(11)、连通第二供片机构出料端的第二取片口(12),所述支架总成(10)内设有将第一极片(7)从第一取片口(11)移送至包片机构的第一送片机构(2)、将第二极片(8)从第二取片口(12)移送至组装机构的第二送片机构(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片的U型自动包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片机构与第二供片机构均为匣式送料结构,该匣式送料结构包括极片匣(3),其匣体一端设有连通第一取片口(11)的出片口(31),匣体另一端设有将极片推出出片口(31)的顶推机构(30)。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片的U型自动包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送片机构(2)与第二送片机构(2′)均采用吸盘式输送结构,所述的吸盘式输送结构包括送片气缸(24)以及吸附极片用的吸盘装置,所述的支架总成(10)上穿装有移送光轴(101),所述吸盘装置通过轴套(23)滑动安装在移送光轴(101)上,所述送片气缸(24)驱动吸盘装置沿移送光轴(101)滑动实现极片移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片的U型自动包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片机构与第二供片机构均设于工作台(1)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片的U型自动包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供片机构与第二供片机构均采用辊带式送料结构,该辊带式送料结构包括设于工作台(1)一侧的送料台(3′)及设于送料台(3′)上的传送带(30′);第一供片机构的传送带一端延伸至工作台(1)上使第一极片(7)直接送入包片机构,第二供片机构的传送带一端延伸至工作台(1)上使第二极片(8)直接送入组装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6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片的U型自动包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机构为设于工作台(1)底部的组装匣(7),其匣体顶部设有入片口(71),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连通入片口(71)与包片机构出料端的导向口(13),第一极片(7)与第二极片(8)依次通过导向口(13)、入片口(71)送入组装匣(7)内完成组装。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6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片的U型自动包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片机构包括包片部(6)、用于接纳第一极片(7)并将其推送至包片部进料口的推片机构(5)以及向包片部进料口输送隔板纸的送纸机构(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片的U型自动包片机,其特征在于:包片后的第一极片(7)由所述的推片机构(5)将其从包片部(6)推送至组装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义忠,未经陈义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525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震型设备基础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大型厢式半挂车的运输方法和运输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