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拼焊板的成形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5997.0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1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中尾敬一郎;佐藤孝则;小林卓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拼焊板 成形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拼焊板的成形方法,是成形拼焊板(12)的方法,该拼焊板(12)具有将薄板(16)和厚板(14)一体接合而成的阶差部(12b),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
将所述拼焊板(12)的所述阶差部(12b)侧载置并定位在从第一冲头部(18)鼓出形成的第一冲头凸部(50a、50b)上的工序;
将第一冲模部(20)抵接在所述定位后的拼焊板(12)上并使该第一冲模部(20)相对于所述第一冲头凸部(50a、50b)相对位移,相对于所述拼焊板的平面部(12a)压接所述第一冲模部(20)的推压部(70)并对包含所述拼焊板(12)的薄板(16)与厚板(14)的接合面(12c)在内的平面部(12a)进行推压的工序;
使所述第一冲头部(18)和第一冲模部(20)进一步相对接近,一边将所述拼焊板(12)的阶差部(12b)固定在该第一冲头部(18)的第一冲头凸部(50a、50b)与第一冲模部(20)的第一冲头凹部(72a、72b)之间一边对该拼焊板(12)进行冲压成形的工序;
对所述冲压成形后的拼焊板(212)进一步进行再冲制加工的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焊板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拼焊板(12)定位在第一冲头凸部(50a、50b)上时,以该拼焊板(12)的阶差部(12b)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冲头凸部(50a、50b)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式进行载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拼焊板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冲制加工工序中,将冲压成形后的拼焊板(212)以架设在形成于再冲制用的第二冲头部(102)上的至少一组第二冲头凸部(112a、112b)之间的方式载置,
使再冲制用的第二冲模部(104)指向所述一组第二冲头凸部(112a、112b)之间并使该第二冲模部(104)位移,通过垫块(130)推抵载置在所述第二冲头凸部(112a、112b)之间的拼焊板(212),通过所述第二冲头部(102)和第二冲模部(104)对该拼焊板(212)进行再冲制加工。
4.一种拼焊板的成形装置,是成形拼焊板(12)的成形装置,该拼焊板(12)具有将薄板(16)和厚板(14)一体接合而成的阶差部(12b),其特征在于,
该成形装置包括冲压成形装置(10)和再冲制成形装置(100),
所述冲压成形装置(10)包括:供所述薄板(16)载置的薄板冲头部(30);供所述厚板(14)载置的厚板冲头部(28);第一冲头部(18),在该第一冲头部(18)上鼓出形成有第一冲头凸部(50a、50b),该第一冲头凸部(50a、50b)与由所述薄板冲头部(30)和厚板冲头部(28)形成的阶差部(40)的延伸方向交叉并延伸;第一冲模部(20),在该第一冲模部(20)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冲头凸部(50a、50b)相对应的第一冲头凹部(72a、72b);支架部(22),在该支架部(22)与所述第一冲模部(20)之间保持所述拼焊板(12),
所述再冲制成形装置(100)具有:第二冲头部(102),其载置并定位由所述冲压成形装置(10)成形的拼焊板(212);第二冲模部(104),在该第二冲模部(104)与所述第二冲头部(102)之间对该冲压成形后的拼焊板(212)进行再冲制成形,
所述第二冲模部(104)具有垫块(130),该垫块(130)与构成第二冲头部(102)的冲头主体(108)共同动作,且在成形时推抵拼焊板(2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焊板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鼓出形成在所述第一冲头部(18)上的第一冲头凸部(50a、50b),从形成在构成该第一冲头部(18)的冲头主体(26)的顶面上的厚壁用平坦面(34)到薄壁用平坦面(38),与所述阶差部(40)正交地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拼焊板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冲头部(18)的第一冲头凸部(50a、50b)遍及所述厚壁用平坦面(34)和薄壁用平坦面(38)的全长而设置,第一冲模部(30)的第一冲头凹部(72a、72b)以与所述第一冲头凸部(50a、50b)相对应的长度设置在该第一冲模部(3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599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