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动态跟踪与动力定位系统专用键盘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3036.4 | 申请日: | 201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6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夏冬;袁伟;张洪涛;李军;范柏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亿华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 | 分类号: | G06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动态 跟踪 动力 定位 系统 专用 键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键盘,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动态跟踪与动力定位系统专用键盘。
背景技术
在一般水深情况下,船舶的系泊主要采用锚泊系统。随着水深的增加,锚泊系统的抓底力将减弱,同时锚链的长度和强度都要增加,进而重量剧增,海上布链作业因此也变得复杂、困难,造价和安装费用也大大提高。随着水深的增加,自然界风、浪、流等因素影响,海上船舶能否精确跟踪与定位,对船舶深水作业的准确度、成本、灵活性、可操控性等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通常的锚泊方式在深海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不借助于锚泊系统系泊的船舶动态跟踪与动力定位系统便应运而生。
船舶动态跟踪与动力定位系统是一种闭环的控制系统,它能不断地检测出船舶的实际位置与目标位置的偏差,再根据外界的风、浪、流等扰动力的影响,计算出使船舶恢复到目标位置所需动力的大小,并对船舶上各推力器进行推力分配,进而使各推力器产生相应的推力,使船舶能在海平面上保持所要求的某一具体经纬度。
船舶动态跟踪与动力定位系统适用于多种海况,机动性强,成本不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且操作方便。对于海洋钻井平台、大型挖泥船、起重船、铺管船、布缆船、海监船、科考船、救生艇等海上作业船舶来说,大都需要动态跟踪与动力定位系统,以跟踪、定位在海上某一点进行钻井、挖泥、打捞、铺管、布缆、海巡、科考、救助、等作业。我国目前在海洋中航行的船舶,动态跟踪与动力定位系统基本依赖进口。本公司研发了动态跟踪与动力定位系统,该系统不能兼容国外动态跟踪与动力定位系统的键盘,如果采用普通的PC键盘,存在的技术问题是:1、采用5V供电,不能适应工业控制环境;2、采用USB或PS2作为键盘接口,没有可靠的固定;3、没有按键背光灯,而船舶施工尤其是夜间施工,为了保证驾驶员的视力不受影响,驾驶室将会关闭照明;4、按键易发生误操作;5、键盘表面达不到《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6》版规定的IP22防护等级;6、键盘不能有效固定;7、动态跟踪与动力定位系统的键盘在操作中需要有旋纽信号等特殊要求,普通PC键盘无法达到。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与国内研发的船舶动态跟踪与动力定位系统相匹配的专用键盘。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船舶动态跟踪与动力定位系统专用键盘,包括C8051F040单片机、2个24S5电源、36个按键控制面板、3组旋钮输入输出单元、10片6B595芯片、38个指示LED、36个背景LED、逻辑/差分电平转换控制收发单元,专用键盘与动态跟踪与动力定位系统控制计算机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船舶动态跟踪与动力定位系统专用键盘采用C8051F040单片机控制,单片机焊贴在PCB板(GSI_DPDT1.pcb)上,通过SPI总线连接10片6B595芯片,扩展出80路输出端口,用于控制面板上36个背景LED和38个指示LED,另外有36路开关输入信号接入单片机,用于采集用户的按键操作,单片机通过PWM方式对面板上的36个背景LED和38个指示LED进行调光,调光分十级每级对应不同的亮度,专用键盘还配置有三路旋钮信号,旋钮使用3个2K的单圈绕线式电位器,它们通过3个LM358集成双运算放大器设计的电压跟随装置,配合单片机的VREF从而将分得的VREF输入单片机的AIN0.0~AIN0.2,这样就将用户对旋钮的操作采集进了单片机。单片机通过自行设计的逻辑/差分电平转换控制收发单元,扩展出了1路RS232/485通信接口(RS232/485可以根据用户和工程需要进行选择),该接口与动态跟踪与动力定位系统控制计算机相连接,通过该通信接口专用键盘就可以与系统控制计算机进行通信,完成输入、输出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形三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亿华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市亿华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30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