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堤岸结合的直立护岸区面源污染净化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4002.7 | 申请日: | 201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9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叶建锋;李巍;何校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3/04 | 分类号: | E02B3/04;E02B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李颖薇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堤岸 结合 直立 护岸 区面源 污染 净化系统 | ||
1.一种堤岸结合的直立护岸区面源污染净化系统,设在直立护岸内侧的地表以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化系统由导入机构,净化层结构和排水机构构成,其中,
所述的导入机构包括布水沟和布水系统,布水系统由多组水平设置的布水管道构成,布水管道设在齐平于布水沟底面的位置与布水沟联通,或设在低于布水沟底面的位置并通过弯管与布水沟联通,布水管道通过底部的布水孔垂直向下布水;
所述的净化层结构包括隔板、支撑架、泥水外排管以及多层基质层,其中,所述的隔板平行或近似平行于直立护岸的内侧斜坡设置,将布水系统与直立护岸隔出一个最小为10~20cm的间距,形成一斜向通道;
所述的支撑架设在斜向通道的底部,与直立护岸的内侧斜坡底部共同围成泥水外排区,在泥水外排区内设泥水外排管,在支撑架与隔板底部形成有空隙;
所述的多层基质层包括小粒径基质层、第一中粒径基质层、第二中粒径基质层和大粒径基质层,其中,在隔板一侧的布水系统下方,按水流垂直下行方向依次填装有第一中粒径基质层和大粒径基质层,在隔板另一侧的斜向通道内,按水流上行方向依次填装有第二中粒径基质层和小粒径基质层;
所述的排水机构为排水管,排水管为弯管,进口设在斜向通道内小粒径基质层上方和布水系统下方的位置,出口排入河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岸结合的直立护岸区面源污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入机构的布水沟上表面设有水平的栅形盖板,该栅形盖板的栅条间隙为1~10cm,材料为聚氯乙烯、硬聚氯乙烯、铸铁、钢筋混凝土、贴条、钢管、竹条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岸结合的直立护岸区面源污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组布水管道均由相互连通的一根布水主管和多根布水支管构成,布水主管的长度一直延伸至近隔板处,布水主管的中部向两侧垂直延伸出两条布水支管,这两条布水支管的中部和端部分别再向两侧垂直延伸出四条布水支管,布水主管和布水支管上均设有多个布水孔,材质为聚氯乙烯、硬聚氯乙烯、铸铁、钢管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堤岸结合的直立护岸区面源污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组布水管道的布水主管的进口均对应一个篦子,该篦子为栅条状,垂直设在布水沟与布水系统之间,篦子每隔8~10m设置一条,每条篦子的长度为20~100cm,高度为5~50cm,材料为聚氯乙烯、硬聚氯乙烯、铸铁、钢筋混凝土、贴条、钢管、竹条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岸结合的直立护岸区面源污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为截面由两条相垂直的边构成的折角形结构,与直立护岸的内侧斜坡底部共同围成泥水外排区,尺寸为5~25cm×5~25cm,材料为聚氯乙烯、硬聚氯乙烯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堤岸结合的直立护岸区面源污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护岸内侧斜坡底部的转角处设有凹弧形的防渗膜封头,该防渗膜封头由混凝土封浇或粘合剂粘结在该转角处,防渗膜自布水系统进口的垂直下方铺设至防渗膜封头处,大粒径基质层铺设在该防渗膜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岸结合的直立护岸区面源污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泥水外排管与外设的泵联通,泥水外排管管径为10~25cm,材料为聚氯乙烯、硬聚氯乙烯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岸结合的直立护岸区面源污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中粒径基质层的高度为30~80cm,第二中粒径基质层的高度为10~20cm,该中粒径基质层的粒径为5~10mm,为砂土、砂粒、瓜子片、砾石、沸石、陶粒、煤灰渣、高炉渣、钢渣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岸结合的直立护岸区面源污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粒径基质层的高度为10~25mm,粒径为15~25mm,为砾石、沸石、陶粒、高炉渣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岸结合的直立护岸区面源污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粒径基质层的高度为10~50cm,粒径为0.15~5mm,为砂粒、煤灰渣、高炉渣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400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厚头部圆柱头螺钉的加工模具
- 下一篇:配套用于锻造设备的人工旋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