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羟脯氨酸结构的HIV-1蛋白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46801.8 | 申请日: | 201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8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兆鹏;高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07/16 | 分类号: | C07D207/16;A61K31/635;A61P31/18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赵会祥 |
地址: | 25001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脯氨酸 结构 hiv 蛋白酶 抑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具有通式(式7)的化合物,
(式7)
其中,R是甲氧基、氨基或芳胺基。
2.如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是下述化合物之一:
(3R,5S)-5-(苯胺基甲酰)吡咯-3-[(2S,3R)-4-(N-异丁基-对氨基苯磺酰氨基)-3-羟基-1-苯基-2-丁氨基]甲酸酯(HYPA);
(3R,5S)-5-(氨基甲酰)吡咯-3-[(2S,3R)-4-N-异丁基-对氨基苯磺酰氨基)-3-羟基-1-苯基-2-丁氨基]甲酸酯(HYPB);
(2S,4R)-4-[(2S,3R)-4-(N-异丁基-对氨基苯磺酰氨基)-3-羟基-1-苯基-2-丁氨基甲酰氧基]吡咯-2-羧酸甲酯(HYPC);
(3R,5S)-5-(4-甲基苯胺基甲酰)吡咯-3-[(2S,3R)-4-N-异丁基-对氨基苯磺酰氨基)-3-羟基-1-苯基-2-丁氨基]甲酸酯(HYPD);
(3R,5S)-5-(2,5-二甲氧基苯胺基甲酰)吡咯-3-[(2S,3R)-4-N-异丁基-对氨基苯磺酰氨基)-3-羟基-1-苯基-2-丁氨基]甲酸酯(HYPE);
(3R,5S)-5-(3,4,5-三甲氧基苯胺基甲酰基)吡咯-3-[(2S,3R)-4-N-异丁基-对氨基苯磺酰氨基)-3-羟基-1-苯基-2-丁氨基]甲酸酯(HYPF);
(3R,5S)-5-(4-甲氧基苯胺基甲酰)吡咯-3-[(2S,3R)-4-N-异丁基-对氨基苯磺酰氨基)-3-羟基-1-苯基-2-丁氨基]甲酸酯(HYPG);
(3R,5S)-5-(3-甲氧基苯胺基甲酰)吡咯-3-[(2S,3R)-4-N-异丁基-对氨基苯磺酰氨基)-3-羟基-1-苯基-2-丁氨基]甲酸酯(HYPH);
(3R,5S)-5-(叔丁胺基甲酰基)吡咯-3-[(2S,3R)-4-N-异丁基-对氨基苯磺酰氨基)-3-羟基-1-苯基-2-丁氨基]甲酸酯(HYPL)或
(3R,5S)-5-(2-甲氧基苯胺基甲酰基)吡咯-3-[(2S,3R)-4-N-异丁基-对氨基苯磺酰氨基)-3-羟基-1-苯基-2-丁氨基]甲酸酯(HYPM)。
3.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合成路线:
反应式中涉及的试剂如下:Et3N:三乙胺;DSC:N,N’-二琥珀酰亚胺基碳酸酯;THF:四氢呋喃;TFA:三氟乙酸;EDCI: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HOBT:1-羟基苯并三唑;NMM:N-甲基吗啉;MeCN:乙腈;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BOC-羟脯氨酸甲酯(式1)1个当量溶于无水乙腈中,在冰浴下,加入1.5个当量的N,N’-二琥珀酰亚胺基碳酸酯(DSC)试剂,2.0当量的三乙胺,搅拌反应12h,分离纯化得式2化合物;
(2)将1个当量的式3化合物用酸脱除Boc保护基,然后加入1.2个当量的步骤(1)制得的化合物式2,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中,加入2~4个当量的三乙胺,室温搅拌反应5h,分离纯化得到中间体式4化合物;
(3)将步骤(2)制得的中间体式4化合物一个当量溶于四氢呋喃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个当量的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室温反应2h,分离纯化得式5化合物;
(4)将步骤(3)制得的中间体化合物式5一个当量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中,冰浴条件下分别加入1.2个当量的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I)、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或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和1.2个当量的1-羟基苯并三唑(HOBt),搅拌反应30分钟,然后加入2个当量N-甲基吗啉,1.1个当量的胺,室温反应12h后,分离纯化得式6化合物;
(5)将步骤(4)制得的化合物式6溶于乙酸乙酯中,经还原剂还原,酸性条件下脱除Boc保护基,分离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式7)。
4.权利要求3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步骤(5)中所用的酸选自下列之一或组合:三氟乙酸或氯化氢。
5.权利要求3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是加入2个当量的氢氧化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680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